咀嚼聲、跳蛋震動都能作為素材!台北藝術節《噪集》即興撞擊出音樂的各式可能

2018-09-08 15:20

? 人氣

若說廟會南管、大自然的蟲鳴鳥叫都可以融合成全新的音樂,一般人或許還能想像,但若是連咀嚼聲、跳蛋震動都能作為素材,是否就有點跳脫一般對音樂想像的框架了?本次台北藝術節《噪集》節目,將邀請18位國內外聲響藝術家,以生活周遭各式大大小小的聲音,探索音樂更多前衛的潛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聲響,即人們熟知的「噪音」,同時也是當代前衛藝術之一,將日常接觸到的各式聲響當為藝術創作的主題和媒材;本次台北藝術節,首度邀請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實驗音樂藝術節「Asian Meeting Festival」(AMF)合作,集結日本、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及台灣共8個國家、總計18位聲響藝術家,舉辦大型原創音樂會《噪集》(Noise Assembly),用日常、自然中往往被忽略的各式聲響,即興撞擊出音樂的各式可能性。

袁志偉:在阿里山迷霧步道了解森林的聲音,以Soundwalk蒐集台南的聲音

新加坡聲響藝術家袁志偉表示,他們藉由這次演出的機會,先前在台南待了3天、阿里山待了2天,希望透過當地接觸的文化,融入創作當中。

對於這趟旅程的經驗,袁志偉談到,像在阿里山時遇到一個原住民牧師,自己用竹子短笛做音樂,而其實他們4月時就去過阿里山,當地的藝術家都很有興趣,這次來台,聲響藝術家在當地除了有跟原住民樂團同場演出外,也去迷霧步道走了一個早上,讓大家了解森林的聲音。

袁志偉提到,後來在台南則跟藝術團隊「聽說」合作Soundwalk,讓藝術家分成3組,跟著聽說安排的Google Map路線去蒐集聲音,在當中了解台南在地文化的聲音,像他就發現,有些人雖然會說台南很吵、很多廟的聲音,但其實只要轉一個角落又會突然安靜,這是很奇妙的經驗。

「Soundwalk」意指專注於環境周遭聲響、蒐集沿途聲音紀錄的漫步行程,最初由世界音景計畫(World Soundscape Project,WSP)於1970年代提出。

袁志偉說,除了觀察當地廟宇的南管排練、普渡活動外,他自己也有在當地買道具,像可以做殘響效果的長彈簧、傳統的鼓棒,這次表演應該會融入一些民俗的東西。

水田拓郎:破除觀眾跟表演者的界線,不會有中心與階層

日本聲響藝術家水田拓郎(DJ Sniff)對於本次演出,表示會破除觀眾跟表演者的界線,不會有中心、不會有階層,彼此間會有很多破除界線的機會,他們希望,這樣的體驗就像走進森林一樣,一般走進森林時,最初會覺得很寧靜,久了之後就會發現,自然的聲音其實很熱鬧,隨著人越寧靜,會發現旁邊的聲音越喧嘩。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