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瑞觀點:別聽河馬的意見?

2023-09-30 06:40

? 人氣

1.挑戰河馬不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個有體制的公司,其組織結構大多相當嚴謹,上下階層分工細膩,奬懲制度分明,分層負責,且上下有別,因此,除非是類似R&D部門的工作,否則,要做到不聽河馬的話並不簡單,若依谷歌兩位高層主管Eric Schmidt, Jonathan Rosenberg的說法,首先要有挑戰權威的勇氣,其次是要有挑戰權威的能力,最後是要有挑戰權威的技能,且三者缺一不可,亦即三者兼備才有不聽話的資格,故知挑戰河馬不易。

2.拒絶河馬更難

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士為知己者死,因為感恩而願為提攜自己者做任何事情,雖肝腦塗地亦不悔,受恩不忘報,是每個人應有的思維,但要拒絶恩人的要求或持不同的意見不易,在中國社會中,更是千難萬難,特別是以國家利益作為糖衣包裝的前提下,要拒絶河馬的要求更難。

3.別聽河馬的意見僅供參考    

在喬納森·羅森堡與艾立克·施密特的《重新定義公司:穀歌是如何運營的》中,主要是披露了谷歌如何顛覆傳統的商業管理(MBA)模式,建立獨樹一幟的管理哲學,前者為谷歌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後者為谷歌前任副總裁,根據作者的工成經驗,兩人在這部書裡講述了谷歌公司的企業經營理念和各種管理制度,管理概念新穎,管理方式也多變。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別聽河馬的話,這裡的河馬指的是公司領導,當然也代表著決策者和絕對的權威性。然而,在公司裡,很少有人敢於對自己的領導正面提出反駁意見,公司經營管理如此,國家用人亦如是。因此,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別聽河馬的意見僅供參考。

五.結論

經由前述說明可知,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不聽河馬的話,茲歸納本文的結論如下。

1.士為知己者用

中國人根深柢固的「忠君」思想,因而習於聽河馬的意見,主要源於中國的傳統思維,那就是人要懂得感恩,更要為知己者用,亦即有才能的人,總會被瞭解他才能的人任用,若有幸被提拔,不僅不能忘記他人曾經給予您的恩惠,更要以更大的回報以示感恩之情,正所謂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如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悅)己者容。知我者為大,悅己者為優,乃人之常情也。

2.選擇不易決策更難

在中國的社會中,士大夫的傳統觀念根深柢固,因此,如果您是主張美國萊豬兼日本魚蝦核食可以進口的主委,又因功在國家而續任土耳其、巴西、台灣的雞蛋可混合食用的部長,請問在河馬於糖衣政策之下,並曉於大義之後,您會拒絶河馬的意見嗎?始知選擇不易,決策更難。

3.唯有高智慧者可以不聽河馬的意見

在人類社會中,要不要聽河馬的覻見,雖東西有別,但亦與其聰明才智有關,唯聰明與智慧不同,前者是指一個人反應敏銳、機靈,學習、理解快速,能很快找出問題和答案的能力強,其與一般所說的智商(IQ)或智慧不同,其是指一個人能衡量全局,看出問題的重點,什麼是最可行,同時又兼具成功與圓滿對策的領悟力。另外,聰明來自遺傳的天生能力,智慧則源於經驗的累積,一般是學養具佳者智慧大,年紀愈大者智慧高,而有高智慧者也愈有能力阻遏或扭轉異端邪說的橫行,因此,唯有創意精英且具有大智慧者,才敢冒著被河馬踩死的風險,捍衛公司產品的品質和業績,一如在國家的重要官僚體系中,唯有有能力與擔當的政務官,才會甘冒被拔官的風險,亦即唯有學養具佳的高智慧者,才可以力挽狂瀾,也才能不聽河馬的意見。

*作者為不動產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