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瑞觀點:別聽河馬的意見?

2023-09-30 06:40

? 人氣

2020年在風傳媒廣為流傳的文章「民進黨的選舉策略-恩庇」中,說明國內當代領袖人物中,能把恩庇理論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者,只有蔡政府。(資料照,顏麟宇攝)

2020年在風傳媒廣為流傳的文章「民進黨的選舉策略-恩庇」中,說明國內當代領袖人物中,能把恩庇理論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者,只有蔡政府。(資料照,顏麟宇攝)

一.前言

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人之為用大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元月2日,在風傳媒廣為流傳的一篇「民進黨的選舉策略-恩庇」中,引發許多人的回響,文中說明在國內的當代領袖人物中,能把恩庇理論(Patron-Client Theory)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者,唯蔡政府爾,同時也說明為何自認清簾,自命清高的馬總統御任後,為何會引發同黨的大加韃伐,主要因其吝於與同黨權利分享,為當全民總統而剛愎自用,政權為少數人所擁有,而忽略了為其辛苦抬轎的普羅大眾,造成黨內精英大量出走,或為他黨所用,並讓國民黨失去政權,至今仍無法恢復大有為政黨的原因,無他,因為大多數的黨國元老或掌權者,都深信河馬的意見是正確的。

2014年,喬納森·羅森堡與艾立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Jonathan Rosenberg) How Google Works by Eric Schmidt and Jonathan Rosenberg, with Alan Eagle.兩人出版了《重新定義公司:穀歌是如何運營的》,在這本書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話,那就是:「別聽河馬的意見(Highest-Paid People’s Opinion, HIPPO)」,這裡的「河馬」指的是公司領導,國家的部長級及以上的人物,當然也代表著具有絕對權威性的決策者。

在中國固有的傳統思維下,士大夫普遍認為長官永遠是對的,故要聽河馬的意見,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在一切講究私利的當代社會,真的是「別聽河馬的意見嗎?」,因為這與人民福祉及國家形象有關。

二.國家形象

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輸入和輸出產生的結果。根據1975年創立於法國巴黎的益普索市場研究股份公司(Anholt-Ipsos Co.)所編製的全球最佳國家形象指數( Nation Brands Index, NBI)中,2021年,在國際60個國家的評比中,其前三名分別是德國、加拿大、日本,台灣則為33名,唯本文中的國家形象泛指國人對於當前台灣政府的認知與觀感,這可分為下列幾個部分來說明。

1.一人有慶

《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帝王的善績福祚,是百姓所仰賴的,古有明訓,可惜的是蔡總統初任大位時,其起心動念的「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在公益與私利的糾結下,幾經變動以後,卻逐漸演變成了「一人有慶,雞犬升天」的惡性循環;根據晉朝葛洪《神仙傳.卷六.劉安》﹕淮南王劉安得道升天,雞犬吃了剩下的仙藥,也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在當代社會中,則演變為一個人做了官,則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著得勢。一如總統獲得總統頭家的信賴而戴上桂冠後,一人有慶,卻以一己之私而打破考選制度,用人隨已之所好而定,終而民怨四起,導致國敗論甚囂塵上,且似已造成難以收拾的困窘局面。

2.二部長易人

在蔡政府的恩庇哲學中,不論人品與專業,只論付出與功過,凡對我有利者皆可用,即使犯下嚴重錯誤,亦會全黨起而護之,直至無法包庇為止;若進一步檢視在其執政團隊,便可發現國家法制規範生鏽,弊案無窮,其中又以最近兩年的高端疫苗案與超思混蛋案最具代表性,二者都可發現其前因與後果都是相同的。前者是衞福部長抽身參選台北市長斷羽而歸,後者是農業部長尚未抽身即被請辭,並波及執政黨總統大選,兩位部長尊從上意執行政策的結果,卻都造成這麼大的風波,應是兩位部長所始料未及,弔詭的是兩位部長似都不自覺有錯,亦不自覺愧對國人,無他,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並不是最後的決策者,他們都只是長官手中的影武者,一如布袋戲大師黃俊雄手中,用來演譯人生舞台中的史艷文與藏鏡人之間的爭戰,而女神龍、劉三、二齒、黑白郎君…等,都只是點綴其故事主軸的甘草人物,除了主角之外,其他配角或丑角都只是配合主角的戲碼演出而已。

3.三錯不在己

民以食為天,在民生國家中,若國人沒有知的權利,則國人便沒有食的安全,若掌權者視人民為寇讎,視食物安全為無物,試問這樣的社會是什麼樣的社會,這樣的國家又是怎麼樣的國家;眾所周知,國家事務繁雜,唯若單以當前的食安問題來考量,國人知的權利被刻意蒙蔽,但卻無法抗拒的食安事件不勝枚舉,舉其較重要者有三,一是進口萊豬,二是購買魚蝦核食,三是進口混蛋充斥,若能以台灣製(混食)蒙混過關,則天下太平,一旦問題爆發,則錯誤亦不在官府,因為官員只是聽命行事,唯若食安三錯不在己,那是因為人民的生命不值錢嗎?人民真是總統的頭家嗎?以及民主國家的社會真是這樣的嗎?…。

4.四維不張

《管子.牧民》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之中,又以「恥」最為重要,故士大夫無耻謂之國恥。因為四維不張,所以士大夫無恥,故重大事件均可委過揚善,且凡事自認青白,因將所有的過錯都委於他人,因為若從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的觀點,部長僅是實施院長或總統的意旨而己,則何錯之有,而這應也是前衞福部及農業部兩位部長即使已經下臺,卻都不認為自己有錯的原因吧。

然而,貴為部長應有其專業與才華,在政策執行中應有其專業與判斷力,造成這麼嚴重的大風大浪,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事實真相嗎?難道他們真的不瞭解高端與超思背後的龐大利益嗎?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其背後的受益者嗎?…其實,他們心中有數,但為何他們都不願和盤托出,而願意以一己之力對抗全民之疑問呢,因為四維不張,士大夫無恥,而這也與中國人根深柢固的「忠君」心態有關。

三.歐美別聽河馬的意見

「別聽河馬的話」是引自Eric Schmidt, Jonathan Rosenberg兩人的大作-《重新定義公司:穀歌是如何運營的》,書中內容含括六個主題,分別是文化、戰略、人才、決策、溝通,以及創新。唯現實社會中,要不要聽河馬的話,這可由下列幾點來說明。

1.河馬是主管

在《重新定義公司》中,河馬(HIPPO,Highest-Paid People’s Opinion)是指領高薪的公司高階主管,並意指這些人容易有守舊、錯誤的思維的人。在烏托邦的理念中,世界大同是理想,但在現實社會中,世界分歧是常態,每個人的思考邏輯各有不同,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大異其趣;因此,東方中國的傳統禮儀與西方歐美社會的思維不能相提並論,對人性的認知與企業的管理方式亦異,如在中國講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在歐美,則認為是「各展所長,各施其能,自食其力」,東方人要聽君王或老板的話,西方人則是別聽河馬的話。唯要不要聽河馬的話,東西社會各有不同的觀點或解讀。

2.聽話有時也是一種無能

在現代社會的任何一個單位裡,小至雜貨店的老版,大至國家的總統,每位領導人都希望他們的員工都能聽命行事,然而,一個凡事都必須聽命行事而不知思考的人,等同於放棄自己的能力與尊嚴,因為聽話有時也是一種無能,因為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僅能聽任河馬的意見,因為河馬永遠是對的,因此,當別人對自己的工作提出質疑時,不僅不能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且會立刻做出妥協,若其所做所為與社會正義相佐,當然也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同。蓋因所有的妥協和讓步都僅是別人眼中的一種不自信和不專業的表現,所有的退讓都只是在降低自己的專業標準,因為照單全收的聽話,有時也是一種無能。

3.服從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

聽話是一種對長官命令的服從,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藝術,但若缺少主見而凡事一味服從,有時只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在職場中,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找領導要意見,讓領導去做選擇,且即使長官的想法有所偏差,也不會提出更好的建議,不敢反抗權威,更不敢堅持自我,而這也是一種害怕承擔責任的表現。蓋因在現實社會中,選擇和責任是串聯的,若不想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同時也意味著你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也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

四.兩岸要聽河馬的說法

在現實社會中,要不要聽河馬的意見可能各有不同的看法,唯在中國或兩岸的社會中,在固有文化的薰陶下,許多人都會選要聽河馬的說法,簡述如下述。

1.挑戰河馬不易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個有體制的公司,其組織結構大多相當嚴謹,上下階層分工細膩,奬懲制度分明,分層負責,且上下有別,因此,除非是類似R&D部門的工作,否則,要做到不聽河馬的話並不簡單,若依谷歌兩位高層主管Eric Schmidt, Jonathan Rosenberg的說法,首先要有挑戰權威的勇氣,其次是要有挑戰權威的能力,最後是要有挑戰權威的技能,且三者缺一不可,亦即三者兼備才有不聽話的資格,故知挑戰河馬不易。

2.拒絶河馬更難

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士為知己者死,因為感恩而願為提攜自己者做任何事情,雖肝腦塗地亦不悔,受恩不忘報,是每個人應有的思維,但要拒絶恩人的要求或持不同的意見不易,在中國社會中,更是千難萬難,特別是以國家利益作為糖衣包裝的前提下,要拒絶河馬的要求更難。

3.別聽河馬的意見僅供參考    

在喬納森·羅森堡與艾立克·施密特的《重新定義公司:穀歌是如何運營的》中,主要是披露了谷歌如何顛覆傳統的商業管理(MBA)模式,建立獨樹一幟的管理哲學,前者為谷歌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後者為谷歌前任副總裁,根據作者的工成經驗,兩人在這部書裡講述了谷歌公司的企業經營理念和各種管理制度,管理概念新穎,管理方式也多變。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別聽河馬的話,這裡的河馬指的是公司領導,當然也代表著決策者和絕對的權威性。然而,在公司裡,很少有人敢於對自己的領導正面提出反駁意見,公司經營管理如此,國家用人亦如是。因此,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別聽河馬的意見僅供參考。

五.結論

經由前述說明可知,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不聽河馬的話,茲歸納本文的結論如下。

1.士為知己者用

中國人根深柢固的「忠君」思想,因而習於聽河馬的意見,主要源於中國的傳統思維,那就是人要懂得感恩,更要為知己者用,亦即有才能的人,總會被瞭解他才能的人任用,若有幸被提拔,不僅不能忘記他人曾經給予您的恩惠,更要以更大的回報以示感恩之情,正所謂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如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悅)己者容。知我者為大,悅己者為優,乃人之常情也。

2.選擇不易決策更難

在中國的社會中,士大夫的傳統觀念根深柢固,因此,如果您是主張美國萊豬兼日本魚蝦核食可以進口的主委,又因功在國家而續任土耳其、巴西、台灣的雞蛋可混合食用的部長,請問在河馬於糖衣政策之下,並曉於大義之後,您會拒絶河馬的意見嗎?始知選擇不易,決策更難。

3.唯有高智慧者可以不聽河馬的意見

在人類社會中,要不要聽河馬的覻見,雖東西有別,但亦與其聰明才智有關,唯聰明與智慧不同,前者是指一個人反應敏銳、機靈,學習、理解快速,能很快找出問題和答案的能力強,其與一般所說的智商(IQ)或智慧不同,其是指一個人能衡量全局,看出問題的重點,什麼是最可行,同時又兼具成功與圓滿對策的領悟力。另外,聰明來自遺傳的天生能力,智慧則源於經驗的累積,一般是學養具佳者智慧大,年紀愈大者智慧高,而有高智慧者也愈有能力阻遏或扭轉異端邪說的橫行,因此,唯有創意精英且具有大智慧者,才敢冒著被河馬踩死的風險,捍衛公司產品的品質和業績,一如在國家的重要官僚體系中,唯有有能力與擔當的政務官,才會甘冒被拔官的風險,亦即唯有學養具佳的高智慧者,才可以力挽狂瀾,也才能不聽河馬的意見。

*作者為不動產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