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候、柯、賴三人,都有「致命傷」

2023-08-25 06:30

? 人氣

2024總統大選倒數不到半年,圖為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資料照,徐炳文、陳思明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2024總統大選倒數不到半年,圖為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資料照,徐炳文、陳思明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距離台灣2024大選已不足半年,選舉進入決戰時間。由於柯文哲的異軍突起,使得本次選舉的不確定性和可看性大大增強。候、柯、賴三人誰將笑到最後,他們除了要「揚長」,更要做到「避短」。從目前的情形看,他們三人都有優點,但各自也都存在缺點,甚至是「致命傷」。選戰即戰爭,一旦處理不好自己的「致命傷」,誰都有可能成為另外兩人的炮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侯友宜的「致命傷」─單純

在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之前,身為新北市長的侯友宜施政滿意度長期居高不下,儼然成為了國民黨內部公認的最強母雞,是奪取2024大位的不二人選。但奇怪的是,在被徵召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之後,侯友宜的民調在短時間內出現了戲劇性的下滑,這讓藍營措手不及。

出現這種局面突顯了侯友宜三個「單純」的問題。

第一個「單純」。在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之前,侯友宜的身份只是新北市長,努力的施政獲得了新北市民的認同。但這種認同很「單純」,僅限於「新北市政」方面。一旦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可受公評的範圍迅速擴大到全台灣,內容開始涵蓋整個國民黨的所有議題,民眾評判標準也隨之改變。從這一刻起要概括承受台灣社會對國民黨的好惡感受。

國民黨累積的問題完全超越了市政問題,其後果都會折射在侯友宜身上,他的言行已經不是面對新北市政,而是要時刻反映國民黨的價值理念。侯友宜有能力快速適應這種變化嗎?有能力讓台灣人理解國民黨的理念嗎?至少目前的結果並不理想。

第二個「單純」。從基層員警到新北市長,侯友宜的從政之路頗為「單純」,特別是長期警務工作形成了嚴謹、認真、不苟言笑甚至固執的事務官性格,這種性格讓侯友宜勝任了不同職位。但是在爾虞我詐的政治生態裏,除了以上事務官性格之外,更需要的是政治權謀智慧和政治情商,尤其是政治情商往往比施政能力更具有吸納選票的力量。沒有做過民意代表也沒有黨中央工作經驗,從台大演講和處理與韓國瑜、郭台銘等人的關係方面可以看出,侯友宜的政治情商的確有待加強,這也是其魅力不足所在。

20230821-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21日出席「全國婦女、新住民團體領袖挺侯後援會成立大會」。(顏麟宇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資料照,顏麟宇攝)

第三個「單純」,侯友宜與國民黨的關係頗為「單純」。侯友宜與國民黨之間曾一度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甚至多次缺失國民黨的選舉活動。這或許讓侯「躲開」了不少政治包袱,但因此被很多藍營人士形容為「藍皮綠骨」。疏離的關係導致侯在遇到問題時很難在國民黨內找到足夠的奧援和支持,雖然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但侯遲遲無法駕馭國民黨這台政治機器,甚至國民黨內還有其他人支持郭台銘參選。缺失黨內同心支持,卻開始背負國民黨的一切問題,如果侯友宜與國民黨無法有效度過磨合期,無法明確展現清晰的形象和目標的話,侯友宜的選舉註定會異常坎坷。

柯文哲的「致命傷」─煙花易冷

柯文哲的問題在於「政治想像空間的煙花易冷」。

民調顯示六成台灣選民希望在2024實現政黨輪替,同時台灣社會對藍綠長期惡鬥不勝其煩,出現了嚴重的疲勞和無奈感。在這兩個因素的疊加催化下,台灣社會在尋找一個可以滿足政治想像的第三勢力。非典型性政治人物柯文哲似乎符合了這種期待。

筆者曾在《柯文哲是照妖鏡還是誠實豆沙包?》一文中指出,「柯文哲民調上的勝利,不是勝在執政。而是勝在坦白」「柯文哲遠非完美的政治人物,但是他卻符合了台灣百姓對政治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想像」。多年後,柯文哲依然有著這樣的特質。尤其對年輕人來說,說話不拐彎抹角的柯文哲很對他們的胃口。

由於有了讓台灣人發揮想像力的潛質,同時沒有類似國、民兩黨的諸多負面議題,在缺少足夠的政治經歷和強大政治奧援的情況下,柯文哲依然突破了藍綠競爭的傳統格局,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總統大選的「三腳督」局面。(2000年大選時的宋楚瑜聲量很高,但仍屬於藍營範疇,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第三力量)

但是要看到,「政治想像」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柯文哲無法在2024勝選,或許也是敗在「想像」破滅上。

首先,柯文哲不能只通過刻意表現出與藍、綠不同來維繫支持率。隨著選舉進入白熱化,精神緊繃的選民不會給柯文哲更多高來高去務虛言論的機會,他需要具體說出兩岸問題怎麼解決,經濟問題怎麼解決,居住正義、能源、少子化等問題怎麼解決。除了形象上區別於藍、綠,選民更希望看到柯文哲能否端出不同於藍綠的發展目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選民發覺柯文哲即使選上總統,卻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問題,那麼柯的支持度或許真的如煙花,閃耀也易冷。

20230806-民眾黨主席柯文哲6日出席「民眾黨4週年黨慶」。(顏麟宇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資料照,顏麟宇攝)

其次,柯文哲的民眾黨成立僅僅四年,地方勢力極其薄弱,完全無法與國、民兩黨相抗衡,如果沒有強大的「陸戰」,即使「空戰」戰力不俗,柯文哲想要獲得大選勝利同樣是紙上談兵。除此之外,民眾黨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既無人可以輔助柯文哲衝鋒陷陣,也無人替柯文哲抗住選舉壓力。民眾黨幾乎在靠柯文哲一己之力博取民意。一旦柯文哲的言行出現爭議,綠營輿論的火力點就可以快速集中攻擊。這對民眾黨和柯文哲來說都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再次,假如柯文哲大選勝利,其身份就從挑戰者轉換為被挑戰者。在選舉前,是柯文哲鬥藍、綠,但選舉後,那一定會是藍、綠共同鬥柯文哲。年輕的民眾黨無法在立法院一黨獨大,這註定了柯文哲上台之日就是一個弱勢總統,將不得不選擇與政治立場嚴重對立的國、民兩黨合作,但這種合作絕對不是左右逢源。要麼追隨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要麼追隨國民黨「中華民國下的九二共識」,柯文哲最終只能擇一而行。如果非要出現第三條路,或許就只能是在藍綠夾殺下一事無成。當柯文哲快速成為跛腳總統甚至是藍、綠其一的傀儡後,台灣社會將再次回到藍綠鬥爭的老路。

在台灣藍、綠纏鬥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涉及歷史、地緣現實、經濟、國際關係等諸多方面,台灣穩固的藍綠結構源於尖銳的兩岸統獨議題以及對中華民國概念的認知,台灣百姓想要擺脫這種局面本身就是不切實際。這對柯文哲來說也是一樣。在藍綠同時掣肘的局面下, 柯文哲治下的台灣會不會一地雞毛,更混亂更對立?選民對柯文哲的「想像」會不會在可預判的現實面前完全破碎?

今天柯文哲的民調不俗,源於台灣很多選民對他投射了太多的想像,在想像的加持下,自動過濾了柯文哲很多問題。柯文哲有能力把這種想像不斷擴張並維繫到大選投票那一刻嗎?

賴清德的「致命傷」─台獨+經濟下行

由於民進黨是執政黨,同時賴清德台獨意識形態十分強烈,所以賴面臨的問題最多,他的「致命傷」是多方面問題的集合。

其一,賴清德強調自己是「台獨工作者」,其歷史言行佐證了他對台獨的執念。賴清德的「獨」性遠超蔡英文。賴清德與蔡英文最大的不同在於,蔡把台獨當做工具,而賴把台獨當做目標。二人對台獨的認知區別直接反映出的就是在處理兩岸問題以及對待美國上的原則與靈活性的巨大差別。

20230716-總統蔡英文(左)出席民進黨第20屆第二次黨代表大會,右為副總統賴清德。(蔡親傑攝)
總統蔡英文(左)、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資料照,蔡親傑攝)

20年來,台獨出現了三個階段的變化。陳水扁時期是台獨的謀生擴張期,蔡英文時期是台獨的壯大成熟期。如果賴清德贏得2024選舉,台獨大概率會進入「成果收穫期」,即要把台灣推向實質「獨立」。雖然賴清德近期強調「無台灣獨立路徑」不改「中華民國」國名,但他這句話本質是只要中華民國的名稱,不要中華民國的實質。否定中華民國憲法,也否定「兩岸一中」的國際現實,這種表述只是一種台獨話術的新形態而已。相較於蔡英文,賴清德有更大的可能性推動全面「去中」和「去中華民國」化。

賴清德多次表態如果他大選勝利,不會讓兩岸發生戰爭,這顯然是一廂情願的說法。除了大陸對賴毫無信任感,西方媒體報導美國也對賴清德的「獨」性表達擔憂。美國出於遏中需要可以戰術性支持台獨,把台獨當做遏制大陸的工具,但絕不希望台獨成為現實,因為這將破壞美國的戰略目標。

如果賴清德贏得2024大選,大陸將為即將到來的統獨對決做最後的準備,經濟制裁(廢除ECFA等)和軍事行動或將提上日程。同時美國也不確定賴清德的走向為何,一切都會變的越來越不確定。

其二,蔡英文執政期間美台關係的確熱絡,這極大鞏固了蔡英文執政的穩定性,但這是以台灣付出巨大代價為前提的。從進口萊豬、大量購買武器,購買波音飛機到台積電赴美建廠,台灣付出的是真金白銀和關鍵戰略產業,但換來的僅僅是美國幾個「務虛」的國內法和議員提案。美台雙方利益得失比嚴重失衡。

經歷了蔡英文的八年,台灣可以輸送美國的利益已經所剩無幾,假如賴清德贏得2024大選,他還有什麼籌碼可以維繫與美國的「空前友好關係」?美國的索取是無節制的,但是台灣的家底顯然已經捉襟見肘。一旦無法滿足美國人的胃口,賴清德還能否獲得美國的優待?

其三,經濟是社會運行的基礎,是決定執政黨命運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當前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台灣出口遭遇十一連黑,經濟態勢不容樂觀。台灣經濟一方面嚴重依賴大陸,一方面又無法獲得美國的經濟配合,在政治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賴清德幾乎很難解決已經存在的經濟問題,並且甚至會導致這些問題繼續惡化。

民進黨要推動實質台獨,必須掌握足夠的社會資源,尤其是經濟資源。賴清德勝選後,除了媒體將更加綠化,社會財富也會進一步向綠營傾斜。近期沸沸揚揚的綠電爭議其實就是綠營掌控經濟資源的體現。這或導致台灣社會的財富分配持續固化,並加劇社會對立和動蕩。

20230722-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2日出席全國嘉義旅外鄉親信賴台灣後援會成立大會。(柯承惠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資料照,柯承惠攝)

其四、針對2024大選,有民調顯示近六成台灣民眾希望政黨輪替,但民調也顯示賴清德的勝率最高,這樣奇特的現象凸顯了台灣百姓對台獨的認知既矛盾又理性。台獨無法等同於台灣價值,民進黨的諸多行為似乎已經無法得到台灣民眾的普遍支持。

民進黨掌握了從媒體到經濟的多數資源,但如果這些資源過度服務於台獨,那麼就會形成民進黨利益與台灣整體利益的衝突。賴清德一生尋求台獨,如果他2024大選獲勝,很難想像台灣社會能否長期支撐賴清德個人的「獨」理想。

台獨並非當下台灣社會的「必需品」和「第一要務」,它更多的是賴清德個人和民進黨政治理念的需要。支持台獨和保持獨立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概念,多數台灣人不願意打仗,不是他們膽怯,而是他們很難為了台獨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不願意為了台獨扛槍參戰。他們不希望大陸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又怎麼能接受讓台獨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呢?如果賴清德的台獨意識形態愈發偏執,恐將與多數台灣人的意願相矛盾。當「獨」性極強的賴清德強勢推動實質台獨,等同於將個體利益置於全台灣利益之前,其結果一定是小民意決定大民意,其後果難以想像。

其五、民進黨實現執政安全的方法並非依靠不斷改善台灣經濟民生,更多的是依靠對美國的「期待」和對大陸的「仇視」。在親綠媒體的宣傳加持下,這種「期待」和「仇視」都被無限放大,形成了政治生態中最危險的「(對美)迷信」和「(對陸)民粹」共存的詭異局面。

民進黨執政中出現的很多重大問題似乎都能從「親美」「仇中」中找到解決方法,萊豬如此,新冠疫苗如此,甚至官員貪污也能以反中為藉口。這種僵化、卸責且偏激的執政模式越來越無法解決台灣面臨的重大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惡化。台灣經濟衰退一方面有國際環境不佳的因素,然而民進黨處理經濟問題的方式存在重大瑕疵才是更直接的原因。

在台灣政治人物中,賴清德屬於絕對的極獨派代表。但從兩岸關係、國際環境、經濟狀況,社會關係諸多層面來看,台灣不具備支持賴清德實施實質台獨的基礎和條件,這就與賴清德的極獨性格產生了巨大的摩擦和矛盾。賴清德的勝選導致的後果是多方面的,除了會激化現有矛盾,恐還將產生新的問題。這會不會引起選民的擔憂?進而影響到他們手中的選票?畢竟多數人還是希望政黨輪替的。

總而言之,候、柯、賴三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但各自的不足也十分明顯,三人中賴清德的意識形態最強勢。如果候當選,兩岸關係大幅緩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柯當選,他能否在藍綠夾殺下順利實現執政,亦或左支右絀毫無作為?賴如果當選,兩岸關係勢必劇烈動盪,「戰爭與和平」議題將成為長期熱點。

選舉是理性分析和情緒催動下的產物,2024大選究竟花落誰家,需要看選民如何理解三個人的優缺點,如何在情緒的驅動下糾結和釋放。這一切的答案會在不久的將來揭曉。當然,一切的方向也會在那一天改變。

*作者為職業畫家、評論家,現居北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