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大戶中國頭好疼:如何平衡「減免窮國債務」與「國內經濟放緩」

2023-08-11 14:00

? 人氣

債務減免談判:中國vs全世界

「共同框架」並沒有如想象中一樣發揮作用,只有查德、衣索比亞、加納和尚比亞這四個國家向該機制提出債務減免的申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談判過程頗為艱難。在世界銀行行長大衛·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都批評,中國拒絕接受本金減記是主要問題。

而《經濟學人》則評論稱,中國政府根本沒有為減免貸款而設立的部門。而且為了減記貸款,政策性銀行的官員必須首先獲得國務院的批准。如果借款國不是盟國,這種做法就很有風險。作為經辦人實際上是承認官僚機構犯了錯誤,這也可能成為難以洗刷的職業污點。

此外,中西方的分歧點還在於,按照「共同框架」的規定,只有國與國之間的主權借貸才屬於談判範疇,私人或商業機構的借貸則不在此行列。但中國通過其政策性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等,向窮國借貸,並認為這不應列入主權借貸之中,而西方的觀點則恰恰相反。

中國輿論反覆重申的一點是,中國認為關鍵在於各方步調一致地減債,這其中就包括世界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避免自己被當作冤大頭,減免債務,卻讓其他債權人得利。

矛盾點在於,IMF、世界銀行等機構,不願意輕易減記本金,因為這意味著可能信用評級下降,增加其資金成本,會使其未來提供資金的能力受損。

在矛盾和博弈中,「共同框架」也開始發揮作用,在今年6月在巴黎舉行的「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期間,包括中國、法國等國在內的官方債權人與尚比亞政府就其63億美元債務的重組達成協議,同意將尚比亞雙邊債務的還款期限延長至超過20年,並給予3年的寬限期。該協議達成使得尚比亞將能夠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獲得1.88億美元的第二筆救助資金。

這場峰會各國多位財長參加,而中國由總理李強超規格出席,至此,疫情期間首個主權債違約的非洲國家,在財困兩年後,終於迎來債務減免的轉機。

中老鐵路開通後,一列裝載集裝箱的貨運列車駛往萬象
中國沒有通過多邊框架,而延長了給老撾的貸款。

中國經濟與「一帶一路」

讓中國在減債上趨於保守,還有一個原因是國內經濟的放緩。

中國上半年增速為5.5%,而官方設置的全年成長目標是5%左右。中國的疫後經濟復蘇實際上在放緩——2022年二季度因為上海等地封城造成GDP同比增速僅為0.4%,導致今年統計時的低基數效應。

從環比角度看,一季度環比成長為2.2%,二季度環比成長0.8%,體現出經濟復蘇放緩的趨勢。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一旦出現放緩跡象,中國執政者往往通過增加投資刺激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使政府對於要素的調動能力遠超其他市場經濟國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中國就是這麼做的。而匯豐研究中國的經濟學辛怡然表示,儘管有更多政策支持,但從細節中不難看到,近期缺乏「大爆炸式」刺激可能會令市場失望。

陳功表示,現在中國國內對於債務減免的不滿非常明顯和強烈,中國政府不可能視而不見這種強大的內部壓力。此外,中國政府在世界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同樣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比如沉重的地方政府債務。所以預計中國不會如西方國家之所願,完全按照西方國家的條件來達成減債合作。

BBC
 

債務上的爭議與「一帶一路」倡議分不開關係。支持者認為,一帶一路促進GDP,提高中國聯通世界市場的能力,提供給發展中國家加速基建的機會。反對者裏,有的認為這是「賠本買賣」,不如把資金投入國內發展;外部的聲音則認為中國在搞經濟帝國主義,設置債務陷阱,以獲得戰略性資源。

「過去十年,最成功的決定和最糟糕的決定,都是一帶一路。」陳功認為,一方面,大量中國資本走向世界,非常活躍,沒有一帶一路,不會出現如此經濟景觀;但同時一帶一路製造了眾多麻煩,比如很多項目產生的副作用,中國還未學會如何參與世界市場,就急於改變它,這不可能不出現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