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台灣生產性農業何去何從?

2023-07-29 06:30

? 人氣

我們應當發展的是農企業,而非死守生產性農業

再思索:士林大香腸的豬肉原料一定得是士林養的豬嗎?金華火腿非得是浙江金華的豬?與其我們在本地辛辛苦苦養豬再賣五花肉,何不自海外進口豬肉,在台灣加工製作金華火腿?過去馬政府執政末期曾有「自由港」的構想,其中就包含了進口農產品原料,在港口的經濟特區加工後再出口,也可視為「MIT」的產品。可惜功敗垂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知道很多人會擔心:如果多數農產品和食品仰賴進口,一旦發生天災或戰亂,豈不有「斷糧」之虞?

首先說天災:如果我們的進口來源分散,風險就會減少;萬一發生全球性的大規模天災,台灣也很難保證就可以獨善其身的倖免。例如2009年H1N1豬流感疫情大爆發,全球包括台灣幾無一地逃脫災難。何況台灣的戰備儲糧超過80萬噸,已足夠全台人民食用半年以上。

再談戰亂:當前台灣的主要假想敵不就是彼岸共軍?一旦發生最糟的狀況--共軍全面武統來襲,你認為我們可能在漫天烽火中,悠閒地收割稻米、擠牛奶?而在敵軍封鎖本島時,應當擔心的是紐西蘭牛奶進不來?還是天然氣進不來?我們家裡都有一、兩罐奶粉吧?奶粉罐見底之前,瓦斯爐會不會已先斷氣熄火?如果戰敗,你覺得會是因為沒有牛奶喝、大米吃,還是因為機場、海港及基礎設施遭炸毀癱瘓?

本土生產性農業的重要性,多年來已被過度神話般誇張了它的必要性。應該全面檢討了!哪些農產品是沒有比較利益下的競爭力的,就應當自然汰除,改為開放進口,不但是嘉惠此間消費者,也能藉此爭取與他國的經貿互利。而鄰近六都釋出多餘農地,還可提供為蓋社宅及工商建地之用,也能紓解高房價的民怨。

農業已不是科技問題,而是產銷調節問題,這當中又有高度的政商利益糾纏。你想過嗎?為什麼台灣東部花蓮的高麗菜價格,會比西部貴得多?難道真是只受限於運輸一項因子?

誠摯期盼各政黨候選人從立委到總統,都能提出各自的理性農業政見!

*作者為台灣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