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西方何時對中國汽車出手?

2023-07-26 06:20

? 人氣

電動車時代來臨新中國汽車產業抬頭,圖為中國新能源車第一品牌比亞迪的新款電動車ATTO 3。(資料照片,美聯社)

電動車時代來臨新中國汽車產業抬頭,圖為中國新能源車第一品牌比亞迪的新款電動車ATTO 3。(資料照片,美聯社)

西方在半導體領域已對中國祭出全面封鎖甚至是「絞殺」,下一個值得注意的觀察點是:西方是否、或是說何時會對中國的汽車產業出手?如果出手,代表的是保護主義的再次降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封鎖持續擴大

以美國為首聯合歐日中國的半導體發展,已延續5年,目前還在擴大進行中。從一開始只對特定廠商(如華為等)祭出高端半導體的禁令(除了禁止美國半導體廠商賣晶片給華為外,如台積電等廠商也不能為華為代工、出貨),之後逐漸擴大到禁止各國賣半導體設備給中國廠商、美國公民不能為中國半導體企業工作、禁高階AI晶片出口中國…..,禁令的範圍與強度還繼續擴大中,近來就傳出美國準備再擴大半導體禁令範圍,嚇得美國那些半導體大咖、業者紛紛跳出來陳情,呼籲美國政府審慎為之。

美國拿供應鏈當武器、對中國的科技產業(主要就是半導體)祭禁令、搞圍堵,當然有違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基本精神與規則。不過,美國用一個很好的理由:國安,避免中國擁有尖端晶片,用於軍事用途。這個理由明顯不盡實在,但至少表面上還說得過去。

這次讓歐美再次感受到中國威脅的產業是:汽車產業。中國的汽車產業在全球的崛起,這應該相當明顯,有明確數據支撐。2021年中國汽車全年出口超過200萬輛,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3大汽車出口國,2022年達332萬輛,首次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2大汽車出口國,今年首季超越日本成第1大出口國,全年是否能拿下第1要再看。但中國是汽車出口強國的態勢與氣候已成。

拜新能源車之賜,中國汽車有實現彎道超車之勢

中國汽車產業的上升同時顯現在出口數量的增加與國內市場的表現上,主要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車漸成風潮。歐美製造與發展汽車產業有超過百年的底蘊,福特汽車在1903年就成立,即使是日本也有百年的歷史,馬自達在1920年就在日本廣島成立。相較先進國家,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得晚又差,想想中國的「豪華車」代表紅旗吧,即使改革開放後引進外資、力圖追趕,中國在傳統汽車(使用內燃機的油車)仍與歐美傳統大車廠有一段差距。

但時代的改變、典範的移轉為中國帶來機會。當全球汽車產業往新能源汽車移轉時,中國得到追趕甚至超越的機會,中國的說法就是「實現彎道超車」;中國在新能源車的生產、技術、市場等各方面發展上,不僅與先進國家並肩、甚至在某些技術上(例如電池)有超越之勢。

這點同樣在數據上得到證實: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約25%電動車出口來自中國,去年成長為35%。當然,這個貢獻不是全部來自中國國產品牌,也包括外商與合資企業;例如,特斯拉上海工廠去年生產71萬輛特斯拉新車,其中出口海外27萬輛也算在中國出口的電動車上。

不過,中國電動車品牌已崛起,例如比亞廸在生產量與市占上已有與特斯拉一拚的實力,今年上海車展中,本土電動車取代外國品牌成為展場焦點,中國市場賣出的新車中,新能源車已占比超過3成,此外,國內車市本土品牌已已占有半壁江山。

汽車產業鏈龐大、外溢效果高、就業機會多

依照國際能源署去年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生產了全球75%的鋰離子電池,擁有85%的正極產能和70%的負極產能。從福特汽車要與中國電池公司寧德時代合作生產電池,還引發「國會調查」就可看到中國在此領域的發展;有些歐美車廠則準備在中國增加投資生產電動車。相較於因未能掌握核心技術而被「卡脖子」的半導體,中國在新能源車技術上掌握的技術,讓歐美難以重施故技,甚至可能變成歐美對中國有所依賴。

但對歐美而言,中國電動車的進逼,最麻煩與嚴重的是對經濟與就業的衝擊。汽車是一個產業鏈龐大、牽動相關產業廣、外溢效果高的大產業,一部汽車由數萬個零件組成,涵蓋從鋼鐵、塑膠、橡膠到玻璃、機械、電機、電子…….,人造的就業與經濟產出都多。汽車生產大國德國號稱從事汽車產業的勞工有七、八十萬人之譜,但如算直接與間接關聯的就業崗位則可達270萬左右。

如此龐大又重要的產業,面對強敵壓境,大部份政府都會忍不住祭起保護主義,想想當年美國面臨日本汽車的進口壓力時,是作何反應,大概就知道可能發展。事實上,美國已經出手,「反通膨法」對「美國製」電動汽車大手筆補貼、對中國汽車的高關稅,一定程度上阻擋中國新能源車的進口。在油車時代,歐盟一直是汽車的淨出口國,但電動車時代來到後,情勢已變,歐洲汽車出口數量下降,中國電動車進口量增加。事實上,已有國家─如法國,以環保等理由力圖建立障礙、降低國外電動車的競爭力。

只是這次汽車產業的情況更複雜,如果歐美擋掉中國汽車的進口,中國也可能對歐美車廠報復,而中國市場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歐美業者很難放棄。如果出現歐洲對中國汽車祭出保護主義,顯然那些國安理由派不上用場,就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也會把全球貿易推向另一個方向。到底如何發展,且拭目以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