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智專文:娛樂王朝「邵氏、電懋」雙雄逐鹿

2023-07-16 05:40

? 人氣

邵氏集團與國泰集團在整個東南亞擁有極強大的發行渠道,構成無與倫比的戲院網絡。圖為邵氏旗下位於新加坡的首都戲院。(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邵氏集團與國泰集團在整個東南亞擁有極強大的發行渠道,構成無與倫比的戲院網絡。圖為邵氏旗下位於新加坡的首都戲院。(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邵氏兄弟與國泰機構都是權傾一方的娛樂王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邵氏自中國大陸南下香港、南洋,由電影製作而發行、經營戲院;國泰由深耕馬來超過半世紀的富豪家族創立,由戲院建設與經營,反推回發行,然後製片。二次戰後,各自迅速發展,來到1950年代前期,雙方俱是已經掌握電影產業三大環節——「製作」、「發行」、「戲院映演」的「一條龍」龐大勢力。

兩個娛樂集團此時以馬來半島為主要發展場域,舉凡戲院門面的氣派、設備之精良,西洋片、巫語片、粵語片、國語片,大大小小每個環節,都可見到雙邊相互較勁。

1955年,國泰機構正式在香港培養人材,並開拍國粵語片,來勢洶洶,製片經驗老到的邵氏反而招架不住,彼此之間的競爭迅速增溫,這其中,國語片又成為邵氏與國泰機構短兵相接的主要戰場。

20230707-國泰集團的總裁陸運濤先生,曾得拿督稱號。輯自《國際電影》120期(1965年11月號 )。(圖:作者提供)
國泰集團的總裁陸運濤先生,曾得拿督稱號。輯自《國際電影》120期(1965年11月號 )。(圖:作者提供)

關於邵氏兄弟的娛樂王國

邵氏家族系出浙江寧波,經商致富,弟兄姊妹數人,開枝散葉。1920年代中期,電影事業在華蒸騰興起,排行居長的邵醉翁創辦天一影業公司,以上海為基地;排行居次的邵邨人於香港主持「天一港廠」,拍攝粵語發音的有聲電影;排行第三和第六是邵仁枚和邵逸夫,兄弟兩人先後辭別故里,下南洋求發展,以星馬為據點,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先作影片發行,繼之經營影院、遊藝場,進而逐步建立龐大的娛樂王國。

20230707-圖片輯自《南國電影》12 期(1959 年 2 月號)。(圖:蘇章愷提供)
圖片輯自《南國電影》12 期(1959 年 2 月號)。(圖:蘇章愷提供)

二次戰後,邵醉翁已經淡出影壇,華人世界娛樂重心由上海南移至香港,星馬也逐漸取代中國大陸,成為華語電影——尤其香港出產的華語電影之重要發行市場。在此地,有三大電影發行勢力,分別是邵氏、陸氏以及何氏。

何氏所指乃是光藝機構,投資者何啟榮兄弟為廣東大埔人,幼時赴星繼承父親的雜貨業致富後兼營戲院生意。邵氏、何氏及陸氏在1950年代先後在香港投資製片事業,穩定片源,成為生產、發行、上映三元合一的垂直整合,何氏以攝製粵語片為主力,邵氏及陸氏則兼治國語和粵語,之後漸漸以國語為主。

在1950年代初,邵氏的邨人、仁枚、逸夫等三兄弟,沿用舊時「前鋪後廠」的概念,把生產產品的「廠」設於香港,把販賣商品的「店鋪」分布於整個馬來半島,加上東馬、越南、泰國,擴及到整個東南亞,爾後更拓展至澳洲、北美等地。

邵氏與國泰在經營東南亞的馬來電影,亦有所成。邵氏旗下有 「邵氏馬來片廠」(Malay Film Prodductions Ltd.) 。蘇章愷提供,圖片輯自 《南國電影》7 期 (1958 年 6 月號)。 (圖:蘇章愷提供)
邵氏與國泰在經營東南亞的馬來電影,亦有所成。邵氏旗下有 「邵氏馬來片廠」(Malay Film Prodductions Ltd.) 。蘇章愷提供,圖片輯自 《南國電影》7 期 (1958 年 6 月號)。 (圖:蘇章愷提供)

換言之,位於香港的「邵氏製片廠」以邵邨人原有的「天一港廠」為基礎,無論它一度更名為南洋片廠,或者出售市區舊有地皮、改租華達、大觀等廠房設施,抑或後來在九龍半島清水灣大坑村開山整地,闢出全新天地,它的本質始終都是邵氏兄弟娛樂王國的「邵氏製片廠」,依照當時文字書寫習慣,也寫作「邵氏片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