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智專文:娛樂王朝「邵氏、電懋」雙雄逐鹿

2023-07-16 05:40

? 人氣

邵氏集團與國泰集團在整個東南亞擁有極強大的發行渠道,構成無與倫比的戲院網絡。圖為邵氏旗下位於新加坡的首都戲院。(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邵氏集團與國泰集團在整個東南亞擁有極強大的發行渠道,構成無與倫比的戲院網絡。圖為邵氏旗下位於新加坡的首都戲院。(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邵氏兄弟與國泰機構都是權傾一方的娛樂王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邵氏自中國大陸南下香港、南洋,由電影製作而發行、經營戲院;國泰由深耕馬來超過半世紀的富豪家族創立,由戲院建設與經營,反推回發行,然後製片。二次戰後,各自迅速發展,來到1950年代前期,雙方俱是已經掌握電影產業三大環節——「製作」、「發行」、「戲院映演」的「一條龍」龐大勢力。

兩個娛樂集團此時以馬來半島為主要發展場域,舉凡戲院門面的氣派、設備之精良,西洋片、巫語片、粵語片、國語片,大大小小每個環節,都可見到雙邊相互較勁。

1955年,國泰機構正式在香港培養人材,並開拍國粵語片,來勢洶洶,製片經驗老到的邵氏反而招架不住,彼此之間的競爭迅速增溫,這其中,國語片又成為邵氏與國泰機構短兵相接的主要戰場。

20230707-國泰集團的總裁陸運濤先生,曾得拿督稱號。輯自《國際電影》120期(1965年11月號 )。(圖:作者提供)
國泰集團的總裁陸運濤先生,曾得拿督稱號。輯自《國際電影》120期(1965年11月號 )。(圖:作者提供)

關於邵氏兄弟的娛樂王國

邵氏家族系出浙江寧波,經商致富,弟兄姊妹數人,開枝散葉。1920年代中期,電影事業在華蒸騰興起,排行居長的邵醉翁創辦天一影業公司,以上海為基地;排行居次的邵邨人於香港主持「天一港廠」,拍攝粵語發音的有聲電影;排行第三和第六是邵仁枚和邵逸夫,兄弟兩人先後辭別故里,下南洋求發展,以星馬為據點,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先作影片發行,繼之經營影院、遊藝場,進而逐步建立龐大的娛樂王國。

20230707-圖片輯自《南國電影》12 期(1959 年 2 月號)。(圖:蘇章愷提供)
圖片輯自《南國電影》12 期(1959 年 2 月號)。(圖:蘇章愷提供)

二次戰後,邵醉翁已經淡出影壇,華人世界娛樂重心由上海南移至香港,星馬也逐漸取代中國大陸,成為華語電影——尤其香港出產的華語電影之重要發行市場。在此地,有三大電影發行勢力,分別是邵氏、陸氏以及何氏。

何氏所指乃是光藝機構,投資者何啟榮兄弟為廣東大埔人,幼時赴星繼承父親的雜貨業致富後兼營戲院生意。邵氏、何氏及陸氏在1950年代先後在香港投資製片事業,穩定片源,成為生產、發行、上映三元合一的垂直整合,何氏以攝製粵語片為主力,邵氏及陸氏則兼治國語和粵語,之後漸漸以國語為主。

在1950年代初,邵氏的邨人、仁枚、逸夫等三兄弟,沿用舊時「前鋪後廠」的概念,把生產產品的「廠」設於香港,把販賣商品的「店鋪」分布於整個馬來半島,加上東馬、越南、泰國,擴及到整個東南亞,爾後更拓展至澳洲、北美等地。

邵氏與國泰在經營東南亞的馬來電影,亦有所成。邵氏旗下有 「邵氏馬來片廠」(Malay Film Prodductions Ltd.) 。蘇章愷提供,圖片輯自 《南國電影》7 期 (1958 年 6 月號)。 (圖:蘇章愷提供)
邵氏與國泰在經營東南亞的馬來電影,亦有所成。邵氏旗下有 「邵氏馬來片廠」(Malay Film Prodductions Ltd.) 。蘇章愷提供,圖片輯自 《南國電影》7 期 (1958 年 6 月號)。 (圖:蘇章愷提供)

換言之,位於香港的「邵氏製片廠」以邵邨人原有的「天一港廠」為基礎,無論它一度更名為南洋片廠,或者出售市區舊有地皮、改租華達、大觀等廠房設施,抑或後來在九龍半島清水灣大坑村開山整地,闢出全新天地,它的本質始終都是邵氏兄弟娛樂王國的「邵氏製片廠」,依照當時文字書寫習慣,也寫作「邵氏片場」。

20230707-邵氏集團與國泰集團在整個東南亞擁有極強大的發行渠道,構成無與倫比的戲院網絡。圖為邵氏旗下位於新加坡的首都戲院。(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邵氏集團與國泰集團在整個東南亞擁有極強大的發行渠道,構成無與倫比的戲院網絡。圖為邵氏旗下位於新加坡的首都戲院。(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經過戰時及戰後的短暫沉潛,邵氏兄弟在1950年代初期重回娛樂產業,即以馬來半島做為它最重要的腹地,不但大興土木建設戲院,同時也攻城掠地,收購他人資產,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擁有號稱由百餘間戲院構成的發行網絡。

從經營的角度來思考,每一天的日進日出、每一週的起承轉合,這些「店鋪」、「店面」都得要有「商品」賣銷給觀眾,才是一門合情合理的生意,即所謂「show business」是也。一年算起來,至少需要數十部左右的「產品」——不論是電影、歌舞節目、戲劇演出——方能支撐如此龐大的需求。

再進一步細想,有了「廠」也有了「鋪」,邵氏集團「掌櫃的」要坐在哪裡?

整個娛樂王國——至少自1950年代初期一直到1960年代中後期——它的決策中樞都位於新加坡。

不僅如此,當時在尚未獨立的「星洲」也設有馬來片廠,拍攝巫語片,連同香港製片廠粵語組的出品,以及旗下院線兼營的廈語片放映,加上西片、日片、印度片等等,在「國語電影」之外,開出多元文化的美麗光譜。

此為後話,離題太遠,我們回來續談邵氏集團的最大對手——國泰機構。

20230707-右為電懋所轄的永華片廠,左為攝製馬來片的國泰克里斯 (又作 『克利斯』 ,英文名為 CathayKeris ) 片廠。(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國泰機構旗下位於香港及新加坡的兩大製片中心:右為電懋所轄的永華片廠,左為攝製馬來片的國泰克里斯 (又作 『克利斯』 ,英文名為 CathayKeris ) 片廠。(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陸氏長年深耕星馬

要談國泰機構,必須從長年深耕馬來半島的陸氏家族說起。

陸佑先生本姓黃,原籍廣東,兒時在陸姓財主家中當童工時改姓,19世紀中業南渡星馬,以「契約華工」(俗稱『豬仔』)的身份擔任雜役,爾後白手起家,在19世紀末,陸氏已是馬來半島的錫礦大王、橡膠大王、金融大王,家底財富雄霸一方。

陸佑第四任妻子林淑佳生有一子二女,陸運濤是她的獨子,陸佑逝世時陸運濤年僅2歲。他少年時即赴歐洲,1935年陸夫人與年方弱冠、尚在求學的陸運濤聯名創立聯合戲院有限公司(Associated Theatres Ltd.),於吉隆坡興建光藝(Pavilion)戲院,推出首輪好萊塢西片。次(1936)年,集團規劃的另一間旗艦戲院於新加坡奠基,1939年完工揭幕,名為國泰(Cathay Cinema)戲院,它後方的國泰大樓(Cathay Building)也告落成,在當時是為東南亞第一高樓。

20230707-陸運濤與母親林淑佳女士,時為 1955 年,於新加坡南洋大學的開辦時留影。(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陸運濤與母親林淑佳女士,時為 1955 年,於新加坡南洋大學的開辦時留影。(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陸夫人創辦院線、興建戲院,為愛子建立發展舞台。陸運濤在英國劍橋完成大學學業(主修英國文學與歷史),返回家鄉不久就遇上二戰爆發,戰後復出,一方面繼承家族眾多財產,也正式啟動電影事業,以吉隆坡光藝、新加坡國泰這兩大戲院為根據地,結合其他董事共同組織「國泰機構」,積極拓展娛樂事業版圖。

20230707-國泰機構於吉隆坡建設的第一座巨型新式電影院——Pavilion;中譯名「光藝」則與後來星馬何氏娛樂集團有同名之雅。(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國泰機構於吉隆坡建設的第一座巨型新式電影院——Pavilion;中譯名「光藝」則與後來星馬何氏娛樂集團有同名之雅。(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1951年集團成立了國際影片發行公司,為國泰旗下的各戲院提供多國影片,1953年集團開始投資拍攝巫語片,也由國際公司為代表登陸香港。本書行文指涉的「國泰機構」(Cathay Organisation),基本上就包含原本的聯合戲院有限公司、國際影片公司,以及整個集團更名前後的種種變化。

20230707-新加坡的國泰戲院暨國泰大廈不僅曾為馬來半島第一高樓,建築本身也成為電懋公司的著名商標。(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新加坡的國泰戲院暨國泰大廈不僅曾為馬來半島第一高樓,建築本身也成為電懋公司的著名商標。(圖:黃漢民先生提供)。

陸氏與邵氏最大的不同在於,邵氏兄弟以娛樂產業為銀色帝國的立業之基,陸氏旗下的關係投資多不勝數,專注於電影產業的「國泰機構」僅是其中之一而已。

20230707-《梁山伯與祝英台》書封。(圖:蔚藍文化提供)
我們的電影神話:梁山伯與祝英台》書封。(圖:蔚藍文化提供)

*作者為電影史研究者,亦為編劇、作詞、導演。曾任國家電影中心研究出版組並策劃系列專題影展,2018年以《臺灣電影筆記》獲頒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我們的電影神話:梁山伯與祝英台》(蔚藍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