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隱瞞缺電賠上政府信譽

2023-07-07 06:40

? 人氣

作者表示,只要備轉容量率低於10%、燈號不是綠燈,就可說是缺電,而低於6%就容易發生限電。(示意圖,柯承惠攝)

作者表示,只要備轉容量率低於10%、燈號不是綠燈,就可說是缺電,而低於6%就容易發生限電。(示意圖,柯承惠攝)

時序七月,是每年用電創新高的月份。全國人民,尤其是工商界都揑把汗擔心限電;蔡政府與台電更是天天提心吊膽過日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是否缺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上月在股東會上說「臺灣的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那我們只能相信他。」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20230605-總統蔡英文8日出席客家電視20週年「有聲有影 躁起來」記者會。(陳思明攝)
作者認為,過去總統蔡英文(見圖)以各種手段隱暪缺電,使民眾對政府、經濟部完全失去信心。(資料照,陳思明攝)

首先要定義什麼是缺電?許多民眾以為發生大停電才是缺電,只要沒有發生大停電就沒有缺電。如果真的如此,政府何必將每年備用容量率目標訂為15%,每天備轉容量率目標訂為10%?因為維持這些比率才有把握將限電機率降到可接受的程度。實際上,只要備轉容量率低於10%、燈號不是綠燈,就可說是缺電;低於6%就容易發生限電。

以2022年為例,不要說備轉容量率低於10%、低於6%,表示供電警戒「橙燈」的日子就有10天之多(經濟部對外宣稱2天)。去年備轉容量率最低的一天發生在4/26(春季許多機組大修尚未歸隊,氣溫又飆高)。當天備轉容量只有70萬瓩,備轉容量率降至2%。燈號為限電警戒的「紅燈」,離50萬瓩限電準備的「黑燈」只有一步之遙,這還不是缺電?但當天台電對外公布備轉容量率8.8%,燈號是供電吃緊的「黃燈」。

問題出在那裡?燈號的原始目的在於提醒民眾供電或有不足,民眾最好節約用電。在燈號為紅燈以下時,更要有停電限電的心理準備。燈號當然應以每天最低的備轉容量率為準。三年之前臺灣每日最低備轉容量率都是發生在下午二時的第一尖峰,每天燈號以下午二時的備轉容量率為準自無疑問。

但近兩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大增,下午二時陽光方熾,備轉容量率仍然很高。每日最低備轉容量率發生在太陽下山後傍晚七時的第二尖峰,當日燈號當然應以七時的備轉容量率為準,而台電每天依舊公布下午二時的燈號。這就是為何去年4/26明明是紅燈,但台電卻公布黃燈的原因。粉飾太平的後果是稍有電力知識的民眾已完全不相信台電公布的燈號。

台電隱瞞缺電的手段很多,一般民眾也搞不清楚,比方說電力不足時降頻或降壓。經濟部在立法院說2021年備轉容量率只有兩天低於6%,但立即被立法委員吳怡玎打臉,吳委員指出當年台電降壓90多次,而依據台電「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當備轉容量率低於6%,才能視情況啓動「降壓運轉」,經濟部當場啞口無言。

當然所謂需求面管理也是隱瞞缺電的好招數。去年7/22用電創下4075萬瓩新高時,需求面管理幫忙抑低了115萬瓩(3%)的電力需求,其中也有貓膩。今年某日供電緊張,台電臨時祭出「需量競價」,以每度10元高價購電,壓低用電需求。然而次日媒體詢問時,經濟部雲淡風輕的說「需量反應」手段各國電力公司都經常採用。經濟部故意將「需量反應」中前一天以每度3元購電與當日因缺電而緊急以「需量競價」的10元購電混為一談,這不是混淆視聽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