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淳觀點:變化詭譎選情中的「競」與「合」

2023-06-29 06:50

? 人氣

2024總統大選參選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左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資料照,蔡親傑、柯承惠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2024總統大選參選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左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資料照,蔡親傑、柯承惠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儘管向來有人說道,選舉就像球賽一樣,球是圓的,沒有到最後一刻,誰勝誰負,都還很難斷言。2024的選舉已經只剩下七個多月了,雖說其間民調的起伏變化,相當詭譎,更增添了許多複雜難言的因素,不過,就大勢所趨,恐怕也不難推估出個大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藍白綠三黨的現況

無論是各家民調是否具有「機構效應」,甚或有可能是刻意放送的「假民調」,但民進黨的賴清德,始終高居第一位,甚至遠遠將侯友宜、柯文哲拋閃在後,卻是非常一致的。事實上,這也足以說明,儘管社會多對民進黨深致不滿,但期基本盤仍是牢不可破,就是有一連串「黑金」、「性騷擾」的事件發生,但其死忠者仍然不離不棄,可以說是穩穩站於有利的地位,如果沒有太過驚人的意外,立委席次或許會略有減損,但總統大位,定當還是賴清德莫屬,且也極可能立委過半,還是台灣第一政黨。

比較令人驚訝的變化,在於國民黨與民眾黨第2、第3位序的變化,民眾黨後來居上,不僅政黨喜愛度已超過了國民黨,而且連柯文哲的聲勢,也扶搖直上,將侯友宜甩開了一段不小的距離。

國民黨及侯友宜聲望的下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但原先國民黨及眾多名嘴信誓旦旦的「慶祝行情」不但未曾出現,甚至大幅滑落,卻是大大跌破了許多專家的眼鏡。其實,當侯友宜以45萬票之多,大勝林佳龍的時候,基本上已有泛藍共主的架勢,且民調也遠遠超過賴清德,當為2021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不二的人選。但侯友宜扭扭捏捏,一貫以不著邊際的「侯侯做代誌」不置可否,一副坐等旁人「勸進」而「黃袍加身」的姿態,不免令人厭煩。其實,如果侯友宜早就有意參選,從新北市長選舉結束後長達5個月的時間,就應開始積極佈局了。侯友宜在政壇中打滾多年,又豈會不知社會大眾,尤其是深藍的群眾對他的諸多質疑?「藍皮綠骨」、「反對核能」、「未支持四大公投」、「不積極參與黨內事務」……,種種未必一心歸向國民黨的「自保」作為,都是早已喧騰網路了,但卻一無因應的策略,就是直到如今,也無法提出一個讓人信服的說詞,貽誤戎機,莫此為甚。

國民黨的窘境

不過,最大的轉捩點卻是國民黨的「初選」(徵召)。國民黨的初選,遭受到相當多的「黑箱」的質疑,尤其是並沒有訂出一個明確的遊戲規則,故朱立倫主席的公正性始終不為人所認可。尤其是突然殺出來的「黑馬」郭台銘,本身就有極大的爭議,在未定案之前,就雨雨風風、訛言不斷。結果揭曉,侯友宜雖然勝出,但仍有廣大的郭迷、深藍群眾,對此結果非常不滿意,「不投」、「改投」的聲浪,迄今未能消歇,甚至還有不少「換侯」的呼聲出現,嘈嘈嚷嚷,泛藍陣營一片混戰。這本來是國民黨「內鬥基因」的常態,其實就是最終為郭台銘出現,恐怕也還是一樣無法避免。經此鬧吵,泛藍內部離心離德,整個聲勢遂急遽下降,反而轉向支持柯文哲。

2023062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右)23日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陪同至桃園市楊梅區錫福宮上香祈福。(柯承惠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資料照,柯承惠攝)

朱立倫顯然低估了初選後遺症的嚴重性,一個月以來,幾乎束手無策,任由反侯的聲浪持續發酵、擴大。而侯友宜的幕僚團隊,似乎也完全視若無睹,連最重要的,尋求郭台銘與韓國瑜兩大勢力的整合,都未見其積極努力。國民黨目前有如一盤散沙,不但無法凝聚士氣,甚且互扯後腿,當初信示旦旦表示如果初選失敗,一定鼎力支持侯友宜的郭台銘,不但消失無蹤,甚至有夜奔敵營的嫌疑,而韓國瑜則彷彿事不關己、置身事外,漠不關心。軍心渙散的國民黨,能否在未來7個月間徹底改頭換面,實在令人不抱信心。

民眾黨聲勢看漲

柯文哲顯然是國民黨內亂下漁翁得利的一位。儘管柯文哲台北市長8年任內的作為,毀譽參半,但其清廉勤政,卻也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民眾黨為新興政黨,未有如民進黨、國民黨的沉重包袱,再加上柯文哲自身的魅力,以及這段期間訪美、訪日的卓著成效,以及全省走透透的積極運作,儼然已成為超越藍綠高牆的「第三種選擇」,在一個爛黨、一個亂黨之外,異軍突起,來勢洶洶,目前已取代了國民黨,成為「第二大黨」了。

柯文哲「聯合政府」的倡議,其實對許多民眾來說,是頗具吸引力的,因為在國民黨、民近黨一黨獨大的類威權統治下,台灣政壇光怪陸離的現象層出不窮,民眾亟思能有另外的政黨出現,以鼎足而三的平衡姿態,相互制衡、折衝、合作,以導正目前的亂象。

但是,柯文哲「聯合政府」的倡議,雖是理想性十足,卻是不容易達成的。原因非常簡單,以民進黨目前的聲勢來說,不但總統大位能夠手到擒來,就是立委的席次,雖可能有所減損,但一定還是可以過半的,臥榻之畔,豈容他們酣睡,到頭來還是民進黨一黨獨大,誰還去跟你「聯合」?

20230612-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與先嗇宮李乾龍董事長12日參拜新北先嗇宮。(陳思明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右二)。(資料照,陳思明攝)

柯文哲的聲勢雖日漸起色,但其實有非常大的隱憂。民眾黨是新興政黨,基層實力不足,至今猶難派出在單一席次的區域立委選舉中,推派出足以與民進黨、國民黨競爭的人選,恐怕最終雖在政黨票上有所斬獲,最多也不過8-10席,名義上是「第二大黨」,其實還是不足以起到若何的作用。

民進黨穩若泰山

更重要的是,以目前三大政黨「三腳督」的勢態看來,民進黨雖聲望略有下降,但基本盤穩固,還是穩穩佔據有利的地位,第一名是穩如泰山的,民眾黨與國民黨的位序無論如何變化,都不過是兩黨之間選民的流動,雖互有消長,卻無關於大局,除非有重大的變化,足以產生「棄保效應」,才有可能一拼。但是,國民黨畢竟是百年大黨,百足之虫,死而不殭,無論如何還是可以拿到20%以上的選票,「棄保」是不可能發生的。

2024的選局,非常類似於當年陳水扁、宋楚瑜、連戰三人的競逐,賴清德只要好整以暇,不犯大錯,就可以眼睜睜地看著侯友宜與柯文哲鷸蚌相爭,然後輕輕易易地就坐收漁翁之利。

現在距大選只剩七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目前民進黨等於是以逸代勞,只要步調穩健,料想還是具有八九成以上的勝算;國民黨內亂方殷,至今未能有效整合,選民多有「擺爛」心理,反正國民黨就是阿斗一個,怎麼樣也扶不起來,索性棄而不顧;民眾黨倒是氣勢如虹,預估在政黨票上應該會大有斬獲。

當然,這只是目前的態勢,未來會不會有重要的變化,才是決定的關鍵。但是,與其坐等外在不可倚仗的變化,目前位居二、三等次的民眾黨與國民黨,只能努力自求變化,否則依目前的節奏走下去,兩黨都勢必無法與民進黨抗衡。民眾黨與國民黨,必須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逆轉這一眼看已勢所難挽的結局。

選情須創造變化

變化,首先必須細察民意的動向。據不少的網路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是最不希望賴清德當選,且有6成以上的人,是希望能夠政黨輪替,將民進黨下架的。這個大趨勢非常重要,因為已經完全曝顯了民進黨施政的不得人心。但是,由於三足鼎立,故這些厭惡民進黨的選票,在柯文哲、侯友宜兩人均分下,還是無法與賴清德相提並論。換句話說,如果真的想依從民意,民眾黨、國民黨都必須有此覺悟,唯有兩黨齊心協力,方能完成這樣的一個艱鉅任務。

20230625-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5日出席新北市信賴台灣之友會成立大會。(顏麟宇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資料照,顏麟宇攝)

事實上,「藍白合」、「非綠聯盟」的呼籲,早已在民間醞釀已久,大家也都體認到,這是唯一有可能拉下民進黨的機會。但是,其高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畢竟,民眾黨與國民黨也都各有其盤算,唯恐稍有不慎,就會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但更關鍵的是,兩黨都不願意先放下身段。國民黨向來自尊自大,雖是屢經挫敗,還是不改散漫、傲驕之心,殊不知其早已今非昔比,此役若再失敗,恐怕就有一蹶不振的滅黨危機;民眾黨則是如初生之犢、勇猛無畏,而近日以來日逐攀升的民調,又使其信心十足,卻未曾考慮到其基層實力猶有不足的困境。因此,「藍白合作」雖是倡議已久,至今猶是循環踏步,未能邁出第一步,果真是疾戛戛乎其難哉的了。

藍白的競與合

2024選戰,三大政黨其實都有個共同的主張,那就是「兩岸必須和平」,但是,很明顯地,民進黨是說一套做一套、口不應心的,明裡暗裡,都朝向將台灣拉進戰爭的邊緣上走;國民黨將此次選戰,定調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而民眾黨的「台灣自主,兩岸和平」、「兩岸一家親」的主張,恐怕才是真正有心為全台灣百姓福祉的考量。因此,兩岸未來是戰是和,是混亂是安定,全有賴於這次選舉的結果而定。民眾、國民兩黨,「計利當計天下利」,如不能和衷共濟,台灣的未來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無論是「藍白合」、「非綠聯盟」,或是其他什麼名目都好,顯然都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一蹴而成的;但是,如果真的如此簡單,早就一群人爭搶著去做,也輪不到志士菁英去傷腦筋了。當初李遠哲為陳水扁登高一呼,保住了民進黨的一面江山,難道非綠陣營中,就無論如何都找不出另一個李遠哲嗎?在此,本人大聲疾呼,盼望有一個真正以生民為念、以台灣前途為憂的德高望眾的學者出面,引領此一風潮。

藍、白兩黨合作,必須有縝密且周詳的折衝,於今只剩7個月的時間,已經略顯急迫了,空話放得再多,都不如實事來得深切著名。本人還是要提出個人「競合」的觀點,無論如何,總統大位是最為重要的,民眾黨與國民黨,必須也只能共同推派一組人馬,集兩黨之力,與賴清德相抗衡,這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唯一選擇;而在區域立委上,兩黨可於民進黨佔優勢的地區,共同商議推出單一人選,這可以用公平民調的方式加以解決。民眾黨目前在區域立委上略顯窘態,必須集中在幾個選區,派出夙有聲望的人選競逐,國民黨也必須稍有退讓,勻分出幾個區域,讓民眾黨的人選得以大展長才――這是「合」。至於不分區的立委,則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但無論如何,不分區立委名單一定要精挑細選,令人耳目一新――這就是「競」。

「有競有合」,「競而能合」、「合而又競」,這是台灣未來理想政治的的一個轉捩點。為台灣計、為生民計,為「選擇和平、避免戰爭」計,國民、民眾兩黨,應該是動起來的時候了。

*作者為師大退休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