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拜登經濟學─其實就是美國利益優先

2023-06-14 06:20

? 人氣

排外更強的購買美國與產業政策

而可視為拜登經濟學「現代美國工業戰略」中的重點產業政策,就是晶片法與降低通膨法,概括而言,都是政府大補貼的產業政策,一個是要增加半導體生產,一個是鼓勵、補貼清潔能源(電動車等),當然,還有行之多年、拜登上台後又擴大加強的「購買美國(Buy American)」,這其實就是一個「愛用國貨」、規定聯邦政府要購買美國貨(以國產化比例定義)的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有這些無疑是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的政策;但有利於美國、未必有利於盟國:美國工人或許受惠,但他國工人則可能受害。這也是為什麼降低通膨法引起歐洲盟邦的反彈─法國總統馬克宏痛罵此法是「將使西方分裂的選擇」,說其後果可能是「你的問題解決了,但我的問題反而增加了」;德國官員說「美國也有個一龐大的經濟保護主義政策」,美國之後才針對歐洲盟邦放寬調整,但從中也看出其漫無標準的一面。

晶片法及各種半導體制裁手段,則是讓台韓大廠身陷技術與商業機密外洩風險中,以致傳出韓商可能不申請補助的消息。IPEF要參與的成員國遵守美國要求的各項規範,卻不打開市場,這些都是只為美國利益,不對其它盟邦「讓利」,或甚至讓盟邦「割肉犧牲」來成就美國利益。

狹隘利益掛帥,不再用市場與經濟利益施惠

早年美國當老大、作盟主時,還願意開放市場、讓如四小龍小虎之流的追隨者獲利嘗甜頭,納入更緊密的美國關係網中。今日則要其它國家支持卻連一點經濟甜頭都沒了,這是相當狹隘的美國利益優先,但也正是拜登經濟學的核心;那些以為有矛盾之處,在美國利益考量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了。

未來較有意思的觀察點是:拜登經濟學能走多遠?達到多少目標?會有什麼負作用與後遺症?例如,補貼與獎勵帶來的製造業復興,是真相還是曇花一現?盟邦對美國利益優先的支持度能走到什麼地步?而其產業政策是貨真價實的增加就業崗位,還是只是把工作「從A地換到B處」(如川普的加徵關稅一樣)?去年11月《經濟學人》雜誌就曾指近2年的「拜登經濟學」帶來通膨之外,還讓美國與世界付出高昂代價。

未來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