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等你的只剩「高房價」:《做自己的人生教練》選摘(4)

2023-06-22 05:10

? 人氣

作者指出,高房價是年輕人現正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作者指出,高房價是年輕人現正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你既是花錢的人,也是賺錢的人和存錢的人,在開始具體討論你之前,有必要先認識一下你也身在其中的社會經濟背景。目前現況可以歸納如下:這個數學公式的左邊是「收入」,右邊是「房租/房貸、食衣住行開銷」,然而今日對於來自各個階級的一般人來說,等式的兩邊完全不成比例。你爺爺假如開口就罵你們這一代懶惰,不懂得認真工作,說他當年和朋友在你這個年紀早就白手起家云云,他可是錯得離譜,以下舉的例子會幫助你(和他)了解為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的人有一個觀念可以依靠,社會稱之為「向上流動」,意思大致是說:新一代的孩子能受到比父母完善的義務教育,以前父母上不了大學,現在孩子可以(或是能上比父母更好的大學),也因此畢業後能找到比較好的工作、賺比較多錢、有比較好的居住環境等等。(這個觀念顯然比較有利於某些族群,特別是像申請房貸或買房的時候,在全國銀行業者和房地產仲介商共謀之下,非裔美國人的機會遭到制度剝奪,持續了大半個二十世紀。)但整體來說,二十世紀至少有好幾十年間,不論人種、族群或社經背景,各階層的美國人幾乎都能看到兒孫的生活水準提升,也被稱為「實現美國夢」。

只可惜,我們今日生活的美國,與你的祖父母及父母一代生活的美國已經相去甚遠。我出生那年(一九六七年),兒女長大後收入高於父母的比例為九成,至二○一七年驟減為五成,在這五十年間學貸債額還突飛猛進,所以現在的年輕人不只收入沒父母多,每月還須多繳一大筆父母以前大多不必負擔的費用。單只考慮這兩件事就好,所謂的「美國夢」在你正要邁入成年之際已經蒙上一層陰影。噢,對,別忘了還有疫情。

「最低基本工資」以前真的代表可以維生的薪水,但現在的話差得可遠了。羅斯福總統因應經濟大蕭條後民生低迷,於一九三八年首創最低基本工資的概念,用意是要給予勞工多於能維持基本生活水準的錢,確保人人的薪水至少都足以溫飽。領取最低基本工資的勞工(那個年代幾乎都是男性),一人所賺的錢至少能維持一家三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上。

經過了八十年,在美國許多地區,最低基本工資不用說養家了,想拿來養活自己都是個笑話。今日若要說在美國還有哪些郡縣,一個全職工作賺取最低基本工資的人租得起一房一廳的公寓,恐怕十根手指就數完了。

那你要問了,薪資多少才合理呢? 財務規劃師依經驗法則給的一個好建議是,一個人每月花在居住的錢,不應超出月總收入(稅前收入)的三分之一,這樣才有辦法負擔飲食、日用品等其他基本開銷。我住在舊金山灣區,這裡有幾個郡鎮最近調整最低基本工資,調升到號稱可供維生的時薪十五美元。我知道有些地方最低基本工資頂多時薪八美元,十五美元在你們聽來可能很多。也的確,假設一週工作四十小時,時薪十五美元加總起來,月薪有兩千四百美元,年薪則約三萬美元(年薪計算方式:假設每年工作五十週,乘以每週四十個小時,等於每年工時兩千小時。)問題是在灣區很多城鎮,一房一廳的公寓租金中位數落在兩千七百美元(年租金三萬兩千四百美元),這時候稅前月收入兩千四百美元又有何用?

很顯然,在我的居住地和其他眾多地區,都急需地方民選代表關切這個破在美國夢上面的大洞:要不必須升高人民薪資,要不就得平抑房價和租金,能兩者兼行會更好。但在此同時,我們每個人仍必須矢志向前。能不能盡己之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環境,終歸在於我們自己。有時候這代表我們必須離開老家,尋找負擔得起的地方,在異地工作、生活、茁壯。阿姨不會跟你說去哪裡生活才對,只是希望鼓勵你想一想,你現在住的地方財務上是可負擔的嗎?(哪些城市在物價收入、工作機會和生活型態方面適宜青年居住,上網很容易搜尋到各樣調查和列表。)

不要靠爸,但也很難不靠爸

薪資跟不上物價上漲,加上學貸負擔沉重,看似是今日年輕人在金錢方面遭遇的最大問題,其實還有一些細微但同樣嚴重的變化也起了作用。

職業工會曾經比現在普及,受雇就業比較像雙方握手同意彼此的責任義務(不論那是法律、工會,或偶爾雇主基於善心定下的義務),你找到一份工作,保有這份工作,往後一輩子就做這份工作。這種「終身職」的概念,現今幾乎不復存在。在某些方面的確也是好事,擁有更換工作的彈性乃至於轉換職涯的自由,人生比較豐富精采。(像我寫作本書,從事的是我的第三種事業,我一直很享受這種流動性,每次轉換跑道也是一次重新編整、重振旗鼓、重新來過的機會。)

而另一些方面來看,勞工和雇主不再「一生一起走」,勞工難免會擔心未來的財務狀況,你能指望在這間公司待上五年嗎? 這間公司五年後還在嗎? 你究竟能指望什麼? 用於保護勞工權益的勞動法,在這二十多年來逐漸毀壞,「不支薪實習」的構想興起,企業公司藉此獲得你的免費勞力,你雖然能把實習經歷寫進履歷,實際卻拿不到半毛錢來繳帳單。

而且你還得家境夠富裕,才能奢望應徵不支薪的實習工作,比方說,你的爸媽就算沒有直接養你,至少也幫你分攤了絕大部分日常開銷。這代表本來就有條件優勢的人,更能接下這個前途光明但不給薪的工作,替自己的履歷多添一筆功績,反而是那些需要契機的人,卻因無力負擔無薪工作,錯失了大好機會。這種趨勢加倍不利於窮人、藍領階級以及有色人種(家庭相對較不富裕),也不利於同性戀和跨性別族群(家庭就算有資源,通常也較不願意協助他們)。

除了殘酷的不支薪實習工作之外,二○○八年金融危機過後(金融危機對你們這一代的衝擊大過其他世代,因為當時你們許多人才正要踏入職場),零工經濟崛起—這種觀念認為,一個人可以也應該永久以自由工作者或顧問身分承攬專案工作,靠鐘點費或一次性收費湊足可持續經營的收入。這種工作方式雖然充滿自由與彈性,可以自己決定工作時間,自己選擇要接下哪些案件,但零工沒有傳統的勞工福利(例如定期健康檢查、牙科眼科看診優惠、人壽保險、雇主指定基金提供的員工退休金計劃等等)。你還年輕、健康、有活力,也不必撫養家眷的時候,沒有這些福利似乎也無所謂,但其實風險很高,萬一你的牙齒裂了需要訂製牙冠呢? 萬一你需要好的心理諮商師呢? 萬一你診斷出惡疾,或是寶寶即將誕生呢?

然後又有斜槓風潮,其實就是在正職外兼差副業來貼補收入。例如,公立學校教師斜槓當共享計程車司機,在我們這個地區十分常見,因為教師的薪水在高物價的居住環境尚不足以支應基本開銷。我們家附近食物銀行的經理就向我透露,他們的客群有絕大比例是退休教師,很多人都靠斜槓兼差(一個不夠可能要兼兩個)才得以餬口。學校教師是社會的重要成員,賺的錢卻到老都不夠養活自己,這個社會顯然出了些問題。也許你和你們這一代人會協力矯正這個錯誤和其他問題,我們會在第十一章裡討論。

至於現在,我們要談的是更基本的事:你的收入。先別氣餒。你對自己的決定還是有很大的掌控權。住在哪裡、做什麼工作、如何花錢,這些都取決於你。所以,本章接下來將要討論,你可以怎麼做這些艱難的決定,平衡用錢的輕重緩急,建構快樂的人生。現在善做決定,未來終將予你回報。

《做自己的人生教練》書封。(感電出版提供)
做自己的人生教練》書封。(感電出版提供)

*作者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曾任史丹佛大學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在校期間卓越貢獻獲史丹佛最高榮譽「丁克斯皮爾獎」,2022年當選美國帕羅奧圖市議員。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做自己的人生教練:致富、堅強、受人喜愛—史丹佛大學的生涯規劃必修課》(二冊不分售/感電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