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隆觀點:是誘惑還是陷阱─去美元操作,中國恐遭美抽銀根

2023-06-06 05:40

? 人氣

在石油危機的1970年代,石油既是戰略物資,也是各國都必須採購的關鍵物資,為了買石油,各國只好努力出口來賺美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看到這一點,知道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就是要設法在能源交易中能用得上人民幣。只不過,中東地區有美國的海軍部署,美國的軍事力量能夠照顧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安全,這一點中共顯然還做不到。

與軍事力量掛鉤 美國軍事霸權支撐美元金融霸權

說直白一些,美元的金融霸權背後是美國的軍事霸權在支撐,而金融霸權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用來維持軍事霸權。所以,金融與軍事是互為表裡的。也就是說,如果人民幣要挑戰美元,那麼中國就必須拿得出足夠的遠洋海軍力量。所以,不能只看到美元與石油的掛鉤,而是還要看到美元與軍事力量的掛鉤。

人民幣國際化確實有成長空間,因為中國的經濟規模與貿易規模夠大,只不過人民幣仍然必須創造自己的條件,包括增加普遍接受性,提高流動性與安全性,當然也就包括解除資本管制,同時要提高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理的透明性與穩定性。

目前人民幣被國際社會接受,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約3.1兆美元。但是,這是表面現象,真相是中國也有大量的外債約2.8兆美元,這不是自己的錢,而是要還的。所以,人民幣的一個隱憂,是外匯儲備其實是不夠用的,到頭來不足以支撐人民幣的國際化。

中國推動數位貨幣的作用之一,是要打造「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明的是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暗的是為美國可能祭出金融制裁做準備,以及在美元外匯資產不夠用的時候,能在貿易結算上繞過美元。

數位人民幣的推出,相當於是在進行幣制改革,以新的貨幣取代舊的貨幣,這一來會逼出紙幣人民幣。

舉例來說,有一些貪腐的錢會藏在地下室或倉庫,這些私房錢將不得不拿出來。其中一個辦法是透過滬港通到香港去買股票,然後把這些股票賣掉,回收的資金變成是港幣,然後再利用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把港幣換成美元,這就構成資本外流。這個過程等於在掏空香港的外匯儲備,而不是直接消耗北京手上的外匯儲備。

高額借款成呆帳 一帶一路對中國外匯儲備不利

其實,習近平上任後所推動的「一帶一路」,現在看出來,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當地國的基礎建設投資往往運量不足,缺乏足夠的經濟效益,最後成為財政的包袱,還不出錢來,變成呆帳。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財務報表上,有可能在資產方面列出這些對外貸款,但是其實是收不回來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中共的對策。以印度洋上的斯里蘭卡為例,這個國家還不出來自中國的貸款,估計大約11億美元,於是把直接面對印度洋的漢班托塔港租借給中國,為期99年。

這一來,名義上是中國提供貸款來推動基礎建設,但最後的結果卻變成中共在海外擴張軍事基地。中共後來把這個模式延伸到南太平洋島國,還有中南美洲國家,成為中國在海外部署更多軍事基地的策略。在這裡可以看到,人民幣國際化加上海外金融擴張,成為中共對外軍事擴張的一個配套措施。

目前的國際金融情勢,美國與歐洲在升息,因為要對抗通膨,而中國在貨幣放水,因為在對抗通縮,這樣的貨幣政策不對稱會造成資金離開中國,回流美國,於是相當於美國的升息是在對中國抽銀根,這當然會傷害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以及背後的地方財政與銀行資產。

作為大國崛起的背景,人民幣國際化會是一個誘惑,會提高中國的國際聲望,但是也可能形成一個陷阱,就是說人民幣國際化搭配能源交易的去美元操作,會讓中國成為美國霸權的眼中釘,於是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壓制,對中國抽銀根。人民幣在自己的條件還沒有具備的時候,就拋出「去美元化」的聲浪,引來美國的警惕與反擊,對中國來說未必是好事。

作者為總體經濟學家;本文選自162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