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喬」出台灣味

2023-05-28 06:10

? 人氣

造成這種情形的主因是儒家的宗法制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周王朝由農耕民族建立、以定耕為生讓他們必須維持龐大的勞動力,因此成就了子嗣眾多的龐大家庭。這也他們必須發展出複雜的宗法制度,來解決繼承權的問題。

為什麼英文的brother不用分長幼、中文的兄弟要?為什麼英文的grandfather不用分父方母方,而中文要分祖父、外公?答案都因為這些不同的稱謂,代表這個人在家族中的繼承權順位,一旦亂叫,將使繼承權混亂,八點檔兄弟相殘的繼承權爭逐戲碼馬上上演。

這種因繼承權順位衍生出的各種位置(例如你是你爸的兒子、你哥哥的弟弟、你老婆的丈夫),以及在那個位置必須遵守的規則(例如你要孝順你的老爸、友愛你的弟弟),就是周王朝的一切核心,我們稱為倫理、倫常。

當年,馬英九對王金平的「喬」就如坐針氈

簡單說,這是一套有著絕對上下之分的制度,因為要釐清繼承權的順序,上下不容有任何的含糊之處,居下的人對在上者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當然不會有任何「喬」的空間和需要。周禮這麼絕對地講求上下之分,不免還是有「同輩」的情況出現,不過天朝文化是反對「同輩論交」的(罪名是「結黨營私」),原因也很簡單,人的人際關係一旦出現橫向的連結,對於上下縱向的絕對服從倫理就會產生威脅。

馬英九就職七周年,請出十位友人「台下力挺」。(蘇仲泓攝)
馬英九政治鬥爭和自己同黨的國會議長,導致聲望大幅下滑。(資料照,蘇仲泓攝)

老一輩的台灣人講求「你得面子我得裡子」的「喬」,其實是殘存的海洋民族意識,不過在蔣政權嚴格管制的學校教育中,「忠君愛國」這種絕對上下的儒家倫常,取代了「平輩論交」的「喬」,也讓「喬」被徹底汙名化(儒家反不反商,看商人排在四民的哪裡不就知道了)。

事實上當年馬英九對王金平的「喬」就如坐針氈,要連連地搬出「法制」來鬥爭王,可以顯示血統純正的中國人是不懂、而且懼怕「平輩論交」這種東西的,而這位哈佛法學院高材生腦中的「法」,恐怕還是周禮的「不得有違」。馬英九滯台那麼久都不懂,北京高官那些一輩子都在「階級鬥爭」的「大陸民族」自然更是不懂。

把只懂「吃和被吃」的人當「喬」的對象很危險

把只懂「吃和被吃」的人當成可以協商、可以「喬」的對象,當然非常危險,敝前老闆和柯文哲那一代人,被中國人活剝生吃的案例太多,就不詳述了(google一下台商血淚史,就有看不完的案例,事實上習慣做生意的英國人和英國的後繼者美國人,在中國上當受騙的案例也是一堆,這些海洋商業民族恐怕不能了解,天朝人這個古老的農耕民族對商業、交易這件事情,深植了多麼深遠的仇恨)!

比較讓人發冷的是,獨派左青批判柯文哲的手法,和古代天朝宮闈內鬥、或是朝廷黨爭根本是一模一樣,鬥臭、誅心、你是小人我是君子善惡二分的話術等,根本就是純正不二的「中國」手段。「愈想脫中愈近中」,恐怕就是這一代追求台灣獨立的人,必須面對的歷史弔詭了!

ps.其實英美法系走柔性,有很大原因就是海洋民族的商業性格使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