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惠敏專文:李怡,我的老東家

2023-04-29 05:50

? 人氣

《七十年代》創辦人李怡。(取自李怡臉書)

《七十年代》創辦人李怡。(取自李怡臉書)

李怡臨終指定我為他的回憶錄寫篇序文,我一向是個打亂仗的程咬金,不善於正經八百的寫文章。不過老東家既然吩咐,我只好硬著頭皮頂下這件差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怡長得英俊瀟灑,港人把上相的男模女模稱作衣架子,李怡年輕時就是個衣架子。我見過香港有本時裝雜誌,還刊出過李怡的時裝寫真專輯,確實是風度翩翩。不過他平時衣著樸素,總是白襯衫黑長褲,肩掛公事包。

毛澤東駕崩,四人幫被捕那一陣,《七十年代》銷量特好,據李怡說,印了好幾版。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九十年代》也重印了很多版。李怡還接受國際媒體日夜專訪,忙得不可開交。過後他來訪。我問他,怎樣?又發國難財了吧?他頷首說,是呀,國家不幸詩家幸。接著又嘆口氣,這種國難財,能不發最好。

李怡人在香港,妻子卻長期在大陸教中學,夫妻分隔兩地,每隔一段時間,李怡都會進入大陸與妻女短暫相聚。因而在香港有說他負有任務在身,必須定期到內地向上級領導彙報。他在回憶錄裡詳細道出北上探親的緣由和遭遇時,外界才理解不是他們臆測的那樣。荒謬的是,港人猜疑他負有「任務」,大陸他妻子學校的黨領導也懷疑他負有「任務」。只不過前者懷疑他是中共特務,後者懷疑他是英國特務。他那固執要在內地教書的妻子,也就被逼不斷的寫報告,做交代,校領導甚至逼迫她同特務老公斷絕關係。夫妻在內地見面時都盡量不觸及敏感的政治話題,以免給妻子惹麻煩。心理的煎熬,外人難以想像。

可是他在文友面前完全不提這類「家庭私事」,展現出十足的專業主義。記得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他興沖沖的要組稿,推出一個「一九八四」專輯。我最近看了他的回憶錄片段才發現,他的妻子和他自己,早前其實就活在「一九八四」的陰影裡。

有一位台灣名校科班出身的歷史學者,在憶往雜文集中談到他當年負笈耶魯求學時期,就靠《七十年代》和後來改名的《九十年代》,增長了他對兩岸三地的瞭解。尤其是李怡犀利的分析力和對時局的洞識,對他來說,很有啟蒙作用。我傳訊給李怡,他卻低調的回訊說,當年辦雜誌只是提供一個平台而已。

現在回過頭去看,當年這個平台所發揮的功能是很不簡單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坐足了十年牢出獄的台灣著名政治犯雷震,在獄中寫的回憶錄被當局沒收銷毀,出獄後發奮重寫,完稿後在台灣無處出版,是靠當時的黨外人士將書稿偷運到香港,交給《七十年代》印行。

雷震入獄前曾著書稿《我的母親》,胡適看了稱讚說:「一般人寫傳記總是歌頌備至,尤其大人先生,你倒實實在在的寫事實,可作史家研究時參考之用。」雷震出獄後,已是風燭殘年的癌末老人,但住宅正對門樓上仍有特務監視著他。一九七八年十月,他想將早年寫好卻沒機會出版的《我的母親》,印兩百本,贈送親友作為紀念。但書在印刷廠印成後,卻被警備總部的特務探知,派車將《我的母親》悉數捆載而去。連印刷廠老闆劉細達,也被當地警察局逮捕監禁,經家人保釋後,蓋了四個大手印才得返家,而且還得隨傳隨到。鄰居圍觀,還以為劉家出了什麼江洋大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