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雷根的「反共」改變了世界

2023-04-16 06:20

? 人氣

美國經濟拉不起來,第二個會讓中國出問題,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政策,說穿了就是用美國、西歐、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的資金,幫助自家的經濟起飛。但沒有雷根表示英國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的政策效力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加乘作用,歐美都不好,日本、台灣的起飛速度也會減緩甚至失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AP)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執政期間,採取讓市場更自由的經濟政策。(資料照,美聯社)

這些國家若都沒資金投入中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能有多少成效?可以想見他將會受到嚴重的挑戰,甚至重現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上台,全面廢止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時代的「蘇修」的情況。這還是最好的預測,如果因「返社」造成經濟崩潰(事實上文革後已經要崩了),甚至讓野心家再度搞出文革那種慘絕人寰的政治鬥爭,中國將也產生大量難民踴向東亞、東南亞和東北亞,甚至中亞、南亞。當時的這幾個區域國家經濟都還在起飛中、甚至還在低谷中,中國難民湧出會產生多大衝擊,讓人不寒而慄。

新中間路線:左派轉向自由市場機制

雷根的執政改變的不只是當時的經濟而已,他實施自由市場經濟而獲得極大成功,也影響到政治思維路線。右翼重新檢視自由市場經濟、開始檢討凱因斯路線,產生了強調自由市場的機制,反對國家對國內經濟的干預、對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支持利用經濟、外交壓力或是軍事介入等手段來擴展國際市場,達成自由貿易和國際性分工的目的Neoliberalism(這個台灣翻成新自由主義)。

而左翼則出現主張自由市場與福利主義並行,即在自由的市場競爭的前提下,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與監督,表現在立法上是對最低工資和標凖工作時間的立法、自由組織工會的權利、失業與健康保險,為所有人改善並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等等的New Liberalism(這個台灣很靠北的也翻成新自由主義,所以每次左派在罵新自由主義,我都不知道他們在罵誰)。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主張舉行二次公投,讓民眾再選擇一次是否脫歐。(美聯社)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帶領左翼的工黨走向新中間路線,成功奪回執政權。(資料照,美聯社)

New Liberalism比Neoliberalism影響更大,它讓左派也承認市場自由,在美國的雷根-布希與英國的柴契爾-梅傑(John Major)執政結束,政治鐘擺向左擺時,New Liberalism讓左翼產生了美國民主黨柯林頓(Bill Clinton)和英國工黨布萊爾(Tony Blair),這種打著「新中間路線」的執政者,讓自由市場經濟免於被硬轉回計畫管制經濟的危險,也讓世界經濟擴張經過短暫休息後,又再一次大幅擴張。

拖垮蘇聯的「星戰計畫」

雷根任內堅決反共,當時美國社會的主流思潮是,美國靜觀蘇聯的政經變化,然後和蘇聯的下一代執政者交往形成共識而後合作(類似2008年大選敗後民進黨的中國主張),但雷根則使出霹靂手段,完全不給蘇共休息機會,他拉高和蘇聯的軍事對決態勢,引對方和美國從事無止境的軍備競賽(包括荒謬的星戰計畫),藉此拖垮蘇聯的經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