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當「疑美論」進展到「反美論」—荒腔走板的反戰,恐讓台灣更危險

2023-03-28 06:10

? 人氣

2023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克里姆林宮的晚宴後離開。(美聯社)

2023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克里姆林宮的晚宴後離開。(美聯社)

「懷疑主義」可說是一切哲學與科學思考的出發點。若對萬事萬物的基礎均無所懷疑,當然也就沒有進一步尋找與思索可信知識及其根基的必要性。是否能夠從「懷疑」走向「相信」,則是一個「純粹的懷疑論者」與其他哲學與科學主張的最重要差異,至於各種思想如何擺脫懷疑論的糾纏,則攸關各種思潮的不同面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既然萬事萬物均「可疑」,「美國與中國對台灣做何盤算」自然也無法例外。從這個立場來說,馮建三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所說的「每個國家都可被信任,也都可被懷疑,在台灣怎麼會有人說,懷疑美國就等於懷疑民主,非常可笑的事情」,可說在理。

20230320-專訪政大教授馮建三。(柯承惠攝)
專訪政大教授馮建三。(柯承惠攝)

不過「無止盡的懷疑」將墜入什麼都不相信的「虛無主義」,「徹頭徹尾的懷疑論」無論在哲學、科學、或者作為一種處世態度,可說都非常罕見。「疑美論」自然不等於「反美」、「不愛台」、「中共同路人」,不過在「疑美」之後,我們是否用相同的態度去「疑中」、「疑日」(以及其他國家),才是馮建三所說「每個國家都可被信任,也都可被懷疑」的真諦。

若要在「疑美」之後更進一步,那便該是去思索,我們究竟憑藉著什麼,去選擇「信任」或「懷疑」一個國家?馮建三與一同呼籲「反戰」的傅大為、盧倩儀、郭力昕等四位學者認為,烏克蘭戰爭是被北約東擴逼出來的,在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對其霸權地位的堅持下,包括烏克蘭甚至台灣,都有可能被犧牲。言下之意,四位學者的主張已非「疑美」、而是站穩了知名左翼學者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反美」立場。

美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翻攝臉書)
美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翻攝臉書)

美國不可反嗎?其實當然也可以,但問題仍是同一個:我們究竟憑藉著什麼,去選擇「支持」或「反對」一個國家?美國當然是當今霸權,美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積極維護美國利益,這都沒有大錯。不過美國作為一個軍工複合體,總是不惜犧牲他國利益,甚至四處挑動能夠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衝突與戰爭,則是典型的反美詮釋。堅持批判美國霸權及其偽善的喬姆斯基,也因此被左翼視為世界頭號「公共知識分子」。

喬姆斯基雖然因為總是不畏強權、堅持批判當道的立場廣受尊敬,不過他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的一系列言論,卻也讓包括左派知識分子在內的許多人大為感冒。與台灣的反戰四學者支持喬姆斯基路線剛好相反,去年也有四位烏克蘭學者對喬姆斯基的烏克蘭觀點發聲——不過他們並非熱情承繼年逾九十的喬老看法,而是公開批判這位語言學泰斗恐怕連基本事實都沒搞清楚。

2023年3月14日,俄羅斯聖彼得堡街頭的徵兵宣傳。(美聯社)
2023年3月14日,俄羅斯聖彼得堡街頭的徵兵宣傳。(美聯社)

這四位學者是加州大學的尤里.戈羅德尼琴科(Yuriy Gorodnichenko)、阿納斯塔西婭.費迪克(Anastassia Fedyk)、紐約城市大學的博丹.庫卡斯基(Bohdan Kukharskyy)、曾任基輔經濟學院經濟政策研究主任的伊洛娜.索洛古布(Ilona Sologoub,目前任職於《烏克蘭之聲》)。他們去年就在一封公開信中細數喬姆斯基對於「俄羅斯被迫開戰」的論述,包含了許多嚴重偏離事實的基本錯誤,包括:

主張克里米亞居民「樂見」2014年以來的發展,無視當年的公投違反了俄羅斯也答應要尊重與保護烏克蘭邊界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將老布希等人「北約不會東擴」的口頭說法(真實性也存疑)當成條約般的保證,無視北約東擴更是俄羅斯採取帝國主義的結果,無視烏克蘭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加入任何國際組織;拿美國過去發動的錯誤戰爭,來洗白普京的戰爭罪行;強調普京所謂的「去軍事化」和「中立化」,卻無視俄方宣傳的「擁有烏克蘭人的自我認同者就是『納粹』,烏克蘭30年前建國就是『納粹化』」;俄烏無法和談都是美國堅持戰爭所致;不對俄羅斯的要求讓步就是無視核戰風險。

2023年2月24日,在基輔舉行的俄烏戰爭一周年紀念活動中,一名烏克蘭軍官親吻了總統哲連斯基高舉的軍旗。(美聯社)
2023年2月24日,在基輔舉行的俄烏戰爭一周年紀念活動中,一名烏克蘭軍官親吻了總統哲連斯基高舉的軍旗。(美聯社)

勇於對抗美國霸權固然值得敬佩,但是當喬姆斯基在談論烏克蘭戰爭時,其反美論述幾乎對俄國的官方宣傳照單全收,這形同倒向了另一個區域霸權。在拉脫維亞俄語媒體《Meduza》擔任調查新聞主管的阿列克謝・科瓦列夫(Alexey Kovalev),去年便在《外交政策》點名批判喬姆斯基「這些人的強硬左翼世界觀如此吸引人,以至於他們願意跟反西方陣營的任何侵略者站在一起(近乎反射動作)」。出生於莫斯科的俄國媒體人科瓦列夫也贊成反戰,但他點出「關鍵在於誰要負起開啟與結束戰爭的責任」,「對於某些進步的西方左翼來說,通過外交實現和平其實就是『烏克蘭應該按照俄羅斯的條件投降』」。

科瓦列夫指出,烏克蘭戰爭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談判必然會發生:當某方耗盡戰爭資源,兩國最終將坐在談判桌上討論停火條件。問題在於,普京始終不願意承認烏克蘭作為主權國家以及烏克蘭人民的權利,他是否願意真誠談判與遵守任何協議,這一點相當值得商榷。這些左翼知識分子的反戰訴求在科瓦列夫看來,不過是「停止幫助烏克蘭自衛」;而且喬姆斯基等人選擇無視俄羅斯在戰場上的暴行、以及那些普京開戰時赤裸裸的殖民宣示,更讓他們的反戰立場失去了應有的道德訴求。

2023年2月22日,烏克蘭的軍醫在頓內次克的巴赫姆特救治一名傷兵。(美聯社)
2023年2月22日,烏克蘭的軍醫在頓內次克的巴赫穆特救治一名傷兵。(美聯社)

科瓦列夫更精確地指出:這些左翼分子反對的不是戰爭,而是他們不樂見戰爭的其中一方獲得美國霸權的支持。當喬姆斯基指控「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甚至強迫提供武器),不過是軍工複合體的自私陰謀」,他真正的潛台詞是「面對俄國的侵略,烏克蘭無論如何都完蛋了」、「因為俄羅斯有能力毀滅世界,唯一的選擇就是同意俄方所有要求,否則西方就是拉著全世界進行一場可怕的豪賭」。

喬姆斯基在俄烏衝突中的所謂反戰,不過是一種「務實的失敗主義」—既然不可能打贏,投降就沒事了。不過科瓦列夫也慶幸西方的反戰左派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往往一場公開活動只有幾百人參與,無力掀起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樣的大規模反戰浪潮—不過科瓦列夫也提醒,這些反戰分子恐怕還是難免「毒害」少數人的思想。

20230320-2023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成員政大教授郭力昕(左起)、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盧倩儀、陽明交大教授傅大為及政大教授馮建三等人20日出席「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反戰聲明記者會。(柯承惠攝)
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成員政大教授郭力昕(左起)、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盧倩儀、陽明交大教授傅大為及政大教授馮建三等人20日出席「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反戰聲明記者會。(柯承惠攝)

馮建三日前在《聯合報》的投書提到《外交事務》刊登的白潔曦專文,希望美國是「遏阻」而非「挑釁」對岸,否則恐怕引爆台海戰事。不過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即便被視為綏靖主義者,她在文中還是提出了「遏阻北京侵略」的方策,但其中並不包括「反對美國出售軍火給台灣」,這一點卻成了「台灣反戰工作小組」的核心訴求。「反戰」是一個值得尊敬與堅持的和平理念,但馮建三等學者的反戰是否值得尊敬,則繫於他們的反戰是否意味著希望台灣單方面束手投降、因為所有「遏阻」敵軍蠢動的方法都是挑釁?

是否有好的反戰(或者疑美、反美)理據,並非流於學院高牆內的斤斤計較,更攸關反戰運動能否觸動廣大人心、進而真正達到止戰效果。反對戰爭的毀滅與恐怖,絕對算得上一號重要的普世價值,問題是在台海兩岸,專注批評美國介入中台關係、無視北京的軍事威脅,其反戰效果究竟如何?馮的投書片面指責西方國家2014年後加強與烏克蘭的軍事合作,對於克里米亞當年遭到併吞隻字不提,更不要說他對美國如何看待李喜明將軍的「不對稱作戰」完全誤解。當反戰小組的聲明(及其後續論述)一出,在台灣喚起的又是什麼樣的反響,他們的應對與論述能力又如何呢?換個方向說,一場準備不足、論理失據、甚至荒腔走板的反戰運動,恐怕更會將台海情勢推入難以逆轉的糟糕情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