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終結所有因匱乏所帶來的貧窮─全民基本收入(UBI)

2018-08-14 05:50

? 人氣

或許從這個因果錯置的歸因謬誤裡,正好讓我看清一個事實:貧窮其實是一種匱乏的心態。這就是本文要探討的第二個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日是天主教首屆世界貧窮日,教宗方濟各與窮人同桌共享美食。(美聯社)
天主教首屆世界貧窮日,教宗方濟各與窮人同桌共享美食。(美聯社)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夏菲爾(Eldar Shafir)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穆蘭納珊(Sendhil Mullainathan)曾針對貧窮發表了一項革命性的新理論,訴求的核心就是「笨蛋,重點在於情境」。所謂貧窮,並非單指沒有錢、沒有工作、或沒有食物而已,它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匱乏情境下所產生的精神壓力。物資上的貧乏的確會使我們窘困,可是這個窘困一旦持續不斷,就會進入本文所稱的「貧窮狀態」,此狀態一旦產生,就不是單指物質上的貧乏,而是物質貧乏下對人產生的效果,是一種長久的不安全感和恐懼。因此,處在貧窮狀態下的人,會開始失去思考長期問題的能力,因為在貧窮的狀態下,進行長期規劃只會讓自己更氣餒與心碎罷了,最好不要對未來抱著希望,當下有好處可拿的時候,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於是,金錢上的匱乏,固然是一般人想像的貧窮,但貧窮真正的面貌,其實是一種對未來不敢有想像的自我貶抑狀態,然後衍生出及時行樂的小確幸或貪小便宜等各種社會現象。如此一想,我們極可能早已身處「貧窮狀態」而不自知許久了。試想:我有多久不敢去規劃自己的未來了?我們的社會有多久讓我們看不到未來的理想了?我們的教育有多久不曾擘畫未來的遠景了?我們的國家有多久不曾開展未來的藍圖了?這些現象不斷呈現著我們個人、社會、教育和國家是否早已身處貧窮狀態很久了?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如何解決貧窮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了。或許還有些上流人士會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好吃懶做、沒有責任感、或其他人格上的缺陷所導致,這是他們咎由自取,關我什麼事?我為什麼要幫助他們?

或許這些上流人士說中了一小部份窮人的原因,但真正大多數窮人的窮,僅僅只是因為他原本就是窮(即他本身就是來自貧窮的原生家庭或社會階級),只要能改變個讓他窮困的原因,絕大多數的窮人就能扭轉貧窮的循環複製模式。或者,這些上流人士口中所稱的窮人,他們僅僅是在金錢或物資上的匱乏,但他們卻不一定會陷入本文前述所說的「貧窮狀態」,甚至有些窮人雖然身處貧困之中,但卻不會為求生存而傷害他人,甚至仍願意選擇善良而幫助其他人,這難道不是人性中最珍貴的財富嗎?這些可貴的人們,其實他們一點也不貧窮,他們只是欠缺金錢物資的人而已。

在此,容我引用前幾年美國一部有名的電視影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裡的一句話:「社會進步的證明,並不是富人更富有,而是窮困的人不再貧乏!」雖然貧窮有各種類型,但解決的方法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每個人不虞匱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