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注規模達530億美元的美國《晶片法案》正式啟動,首輪390億美元建廠補助將開放各廠商申請,但美國商務部日前表示,將要求申請1億5000萬美元以上補助的企業繳交計畫,說明如何提供員工托育服務及相關政策。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於節目《明亮看世界》中直言,台積電原先承諾2026年在美建3奈米廠恐出現變數。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則提到,美國現在打的算盤,是想在美重現2個產業聚落,形成包括上下游的群聚產業鏈。
郭正亮指出,他不看好半導體在美國發展的命運,而這涵蓋很多方面,事實上台積電及三星會赴美設廠投資,就是基於地緣政治風險要避險,以及美國強押著兩大半導體廠要赴美擴散布局,所以源頭並非是市場考量,若能自行決策可能不會做出同樣的決定,但美國已擺明要在半導體業與中國脫鉤。
郭正亮透露,美國原先提供三星、SK海力士緩衝1年,讓兩大韓國晶圓廠已在中國投產能有1年撤出,但現在傳出美國施壓兩大韓廠,不能將高階晶片從韓國販售至中國,這是過去未曾聽聞的限制,對韓國而言是巨大損失,相對而言台灣就沒有這個問題,台積電真正的問題是赴美投產後能否順利發揮。
楊永明:台積電在台是黃金飯碗,在美是沒人要去
楊永明直指,台積電派駐美國廠的工程師,面對到的最大問題與家庭、生活無關,而是美國員工「完全管不動、標準做不到」,甚至加班、分派任務、解決問題的態度都完全不同,連考核都要分台籍員工、美籍員工兩套標準,接受《紐時》訪問的11位台積電工程師,也都不看好台積電赴美運作狀況。
對於外界推測該報導受訪者為台積電安排,楊永明質疑,台積電安排的受訪者會都在講公司負面情況嗎?且最嚴重的問題是台積電美國廠,恐連原先最引以為傲的解決問題與創新都實現不了,台籍員工赴美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工作情緒差異磨合,「台積電在台灣是黃金飯碗,台積電在美國是沒人要去。」
郭正亮提到,台積電的技術分為2種,單純的半導體技術,美國人就比較容易學習,另種技術是制度學習,預期員工須有紀律合作,基本工作前提都一致,一起執行後發現問題再共同解決,這點台積電在台灣表現非常好,也落實在台積電的良率管理舉世領先,但現在的困難就是美國員工不願一同協作。
然而,郭正亮認為,這不能夠現在就斷定美國員工未來無法克服,否則台積電美國廠乾脆都聘用東亞人就好,但這也隱含著價值文化的磨合,代表著不同文化下對工作的認知,台積電現在會碰到的問題,就是在制度、員工、企業文化的層面,但這又剛好是台積電良率管理的核心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