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ChatGPT其實沒有多厲害?圖靈獎得主為何說「現在的人工智慧還不如一隻貓」

2023-01-30 06:10

? 人氣

(翻攝網路)

(翻攝網路)

科技巨頭的2022年幾乎都過得慘兮兮,那斯達克指數光是去年就跌掉三成,即便科技股的股價今年稍見起色,包括亞馬遜、微軟、推特、臉書母公司Meta最近幾個月的大規模裁員消息,依舊讓矽谷風聲鶴唳。就在有人喊出「網路泡沫2.0將至」、甚至「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同時,以ChatGPT為首的AI技術卻又讓人看見無窮希望。其中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對ChatGPT的「否定式讚許」,可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法籍學者楊立昆(Yann Le Cun)今年1月在一場網路論壇公開表示,「ChatGPT並非特別創新,也沒有什麼具有革命性之處(即便大眾這麼認為),但這不過是把現有技術很好的湊在一起,運作起來讓人滿意」、「與其他實驗室相比,(開發ChatGPT的)OpenAI根本算不上什麼進步」。

如果只看這段評論,大概會覺得這只是某個以管窺天的網路酸民。不過楊立昆可是紐約大學數據科學中心的創建主任,楊立昆開發的「卷積神經網路」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在電腦視覺與光學字符識別領域貢獻卓著,他2019年更與同在貝爾實驗室進行研究的約書亞·本希奧(Yoshua Bengio)、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共同獲得資訊學界最高獎項圖靈獎(ACM Turing Award),三人均被視為「人工智慧教父」或「深度學習教父」。楊立昆獲邀創立臉書人工智慧研究院,目前仍是Meta的首席AI科學家。

由於楊立昆是人工智慧學界的大神級人物,他對ChatGPT的「苛薄」評論自然引起科技媒體界的高的關注。資深科技記者艾歷克斯・坎卓維茨(Alex Kantrowitz)日前就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對楊立昆進行專訪;親自參與這場論壇的AI企業SalesChoice執行長辛迪・高登(Cindy Gordon)也在《富比世》以專文進一步介紹楊立昆的想法。

在媒體原先對楊立昆「批評」ChatGPT的報導中,只提到楊立昆說「ChatGPT的底層技術運用了許多科技公司多年來開發的多種技術」,而且包括Google與Meta都擁有類似的產品。像是ChatGPT運用的「自我監督式學習」是楊立昆主張了幾十年的概念,ChatGPT這樣的語言程式基礎則是Google在2017年推出的語言神經網路Transformer。至於第一個神經網路語言模型,則是跟他一起拿下圖靈獎的約書亞在20年前所開發出來的。

實際參與論壇的高登在《富比世》的文章中表示,楊立昆想說的是,ChatGPT只是這類人工智慧技術的原始樣貌,而不是它真正的樣子,我們現在還處在OpenAI創新技術的初級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ChatGPT的錯誤訊息將會遭到排除,未來的ChatGPT將可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準確性,人工智慧有效地增加人類能力只是時間問題。不過楊立昆也承認「人類目前尚未掌握真正的技術來接近奇異點」,因此即便是貓咪的智慧都比人工智慧聰明許多——因為貓咪能感受所有事物,但人工智慧還不行。

楊立昆所謂的「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指的是一個假設的未來時間點,如果遇到了這個時間點,那麼科技的進步將變得不可控制與不可逆轉,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發生無法預見的變化。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籍猶太裔數學家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所提出,按照曾與圖靈(Alan Turing)合作研究的英國數學家古德(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看法,如果人工智慧不斷進步,就有可能接近「奇點」,因為每一代人工智慧出現的時間與提升的性能將越來越快、越來越強,終將產生一個遠遠超過所有人類智力的超級智慧——那之後的世界將是什麼光景,作為有限智慧的我們確實難以預料。

雖然楊立昆沒有宣稱他正在研發出凌駕一切智慧生物的「超級智慧」,不過他確實在坎卓維茨的專訪中表示,能夠寫文章、寫程式、甚至創作音樂的ChatGPT並未真正走出「弱人工智慧」(只處理特定問題的人工智慧)的領域,當然也遠遠談不上「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又稱「強人工智慧」,即能表現正常人類所具有的所有智慧行為),因此ChatGPT當然談不上有何革新之處。另一方面,楊立昆對「強人工智慧」的看法也與古德南轅北轍。因為他並不認為AI的進步會讓人類面臨福禍難料的未知,而是會促進人類的改革與進步,因此人類根本沒有必要懼怕人工智慧。 

楊立昆進一步指出,現有的聊天人工智慧對語言的理解其實非常膚淺,這些系統只能借助大量資料進行訓練,但這樣人工智慧其實不了解語言背後的根本現實,它們也從來不曾接觸現實世界。因此ChatGPT只能消化文字資料,但是只要我們的常識或知識沒有被文字所敘述、記載,哪怕再簡單,靠著消化這些資料「獲得智慧」的ChatGPT也不可能「懂」。或許可以說,ChatGPT並不真正擁有「智慧」,這也是「華語房間」(Chinese room)思想實驗所要挑戰的觀念——「人工智慧」真的有「智慧」嗎?

楊立昆也解釋了為何「人工智慧遠遠不如貓的智慧」,他說,人類的大部分知識實際上都與語言無關,甚至所有動物的知識都是非語言的,但狗或貓還是知道很多東西,(以牠們的觀點來說)也清楚這個世界如何運作,但這些知識卻沒有辦法被任何現有的人工智慧掌握。ChatGPT不過是透過機率不斷預測回答語句的下一個字是什麼,更沒有辦法運用根本現實來驗證它回答的正確性。能夠實現自身優化的「生成對抗學習」,一定程度能讓AI的世界觀更為合理——尤其這個過程無需人類介入,AI可以快速建構與修正其內在模型。

楊立昆或任何研發AI科技的專家是否已經讓人類更接近「奇點」,在相關技術公諸於世之前,誰也不知道每個發展人工智慧的科技巨頭,目前究竟進展到什麼地步(就像被楊立昆「看扁」的ChatGPT在發布之前,沒人知道AI已經強成這副模樣),不過楊立昆在專訪中也提到人工智慧進展的一項內在矛盾。由於AI研發燒錢甚巨,這位「人工智慧教父」甚至直言學者「絕不能在一間新創公司進行研究」,因為沒有足夠資金就什麼也別想幹。即便是開發AlphaGo、在圍棋界打遍天下無敵手的DeepMind,也因為沒有找到商業模式只能被Google收購,而Google現在也不確定這筆投資是否值得。

不過AI研發一旦涉及盈利,不可避免地就要對研發成果保密,否則一個完全開放的研究很難維持獲利;但對於研究來說,楊立昆認為保持成果開放才是成功關鍵,畢竟這樣可以吸引更好的人才,也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想要避開這個研發AI的兩難,募資也許是一個可行方向,ChatGPT在楊立昆看來就是OpenAI利用訓練好的系統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華麗展示,他說「OpenAI就是擅長搞這個,但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些技術實在沒什麼新意」。

人工智慧是否真朝著「科技奇點」奔馳而去,或者ChatGPT只是在科技業榮景消逝前的迴光返照?在全球經濟前景堪慮之際,科技巨頭們可能得先找到AI的獲利模式,否則人工智慧短時間內恐怕沒有機會比一隻能夠感受一切(而非只透過消化大量文字資料演算出最佳答案)的可愛貓咪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