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軍事保護已不夠用!歐亞各國尋求集體行動制約北京

2023-01-13 11:00

? 人氣

去年11月,英國、澳洲和加拿大參加了美日基於擊退對日攻擊情境的演習。來自這五個國家的眾多飛機和艦船以及來自美國和日本的36,000名士兵參加了演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駐日美軍指揮官Ricky Rupp中將表示:「這種多邊合作和訓練大大地提高了我們在需要時作出反應的集體能力。」

此類演習是否會催生一個類似北約的集團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在2022年3月20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最高級別外交官員王毅表示,美國想要在亞洲搞一個北約,並指責美國的行事方式像是一個地區霸主。

本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被問及英日防衛協定時說,美國的盟友不應「將集團對抗的舊思維引入到亞太地區」。

中國政府的言論反映了這樣一種認知,即東南亞國家普遍對於通過與美國拉近關係來對抗中國持謹慎態度。在柬埔寨,中國正在幫助升級一個海軍基地。此外,中國也是該地區大部分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美國和日本的官員說,他們設想的不是一個像北約那樣用單一條約鑄就的緊密集團,用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的話說,而是一個「由具有共同戰略利益的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的網絡」。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Yasukazu Hamada)說:「採取這類行動並不是為了建立一個亞洲版的北約。」

曾經有一個與北約名字類似的亞洲安全組織。美國主導的東南亞公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SEATO)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旨在促進防務合作。該組織在美國捲入越南戰爭期間開始分崩離析,於1977年解散。

如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正式安全條約只有與個別盟國簽訂的雙向協定。美國有五個這樣的協定,分別與日本、泰國、菲律賓、韓國和澳洲簽訂。

多國參與的安排則不那麼正式,或僅限於臨時參與演習。因此在任何實際的戰爭中,誰會參戰以及怎樣參戰的不確定性更大。

2017年,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恢復了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以制衡中國日益成長的力量。這四國之間的海軍和其他軍事演習有所擴大。下周,日本和印度將開始進行雙向的戰鬥機演習。

在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在建立防務關係方面更加積極,例如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去年與美國舉行了幾次大規模軍事演習。

日本和韓國之間的關係長期以來一直很緊張,兩國去年與美國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聯合反潛戰演習,而且這三個國家正在尋求分享有關北韓飛彈發射的實時數據。

台灣是一個沒有參與地區軍事合作的民主政體,儘管是最有可能發生衝突的地區之一。美國為台灣提供了一定的軍事訓練,但台灣與其他國家沒有正式的軍事聯繫。

倫敦智庫的Graham說,如果中國入侵台灣,而美國加入防禦,美國將向澳洲、日本和英國尋求支持。他說,這些國家參與的區域防務合作釋出了願意給予支持的信號。

東京的日本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的副教授Michito Tsuruoka說,歐洲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日益增強,意味著中國需要監控更多的潛在參戰者,這恐怕會讓中國的日子更加艱難。

「假設中國在一艘英國航母現身附近時進入警戒狀態,」他說。「這意味著這艘船正在產生巨大威懾力。」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