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吃石斑」跳票,漁民仍滿池是魚!供需規格差很大,政策美意落空

2022-12-27 07:20

? 人氣

另一家興達港漁會加工廠人員則低調回應,「目前的規格確實不夠,沒有加工效益。石斑魚如果尺寸小就有人買,養殖戶自然就想賣出去。」他認為農委會今年以來的推廣行銷策略應該是有奏效,才會讓產地沒有囤積壓力,而不急於銷售手中的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市場販賣的標準尺寸小型石斑魚(攝影/楊語芸,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市場販賣的標準尺寸小型石斑魚(攝影/楊語芸,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大型養殖業者:政策立意良善,卻跟養殖現場狀況出現落差

力佳綠能漁場陳建翰指出,往常台灣養殖戶習慣小魚跟大魚比例是9:1,前兩年疫情導致消費市場低迷,許多養殖戶未出貨,變成滿池大魚。加上去年底疫情趨緩,中國市場出現報復性消費、台灣這邊行銷推廣石斑魚也奏效,拉抬活魚每台斤價格飆高到兩百多元,年初養殖戶紛紛將手中大魚拋售,改養符合市場主流的小魚,供應國內餐廳消費市場跟中國及香港市場。

他指出,隨後碰到中國在 6 月停止兩岸活魚運搬船運輸,但是香港線仍能出貨,國內餐廳宴會消費也復甦,漁民池裡的幾乎都還是照標準規格養殖,此時政府推出「班班有石斑」政策,立意良善,但最適合供應團膳的加工尺寸落在4台斤,這尺寸至少要養兩年,「政策時機點跟養殖現場的判斷存在落差」是目前的問題。

政策美意獲肯定,但無法配合產地調節屬「美中不足」

漁業界人士指出,自疫情以來,政府提出一系列加工補助、外銷運費補貼,在中國市場外確實有打開新路,創下不錯成績。但是針對「班班有石斑」政策宣示面臨跳票,她指出問題:「一個好的政策不該是短期性操作,而應從長期規劃。」

業界人士表示,「不同型態的市場有不同規格,不能混為一談,政策不能跳脫生產者面對的現場狀況。」她認為,目前漁民手上規格屬1台斤至1公斤活魚市場規格,這些魚也在等待銷售,政府推出的政策只針對大尺寸石斑魚,卻無法解決養殖戶燃眉之急,這個時機點的落差,是美中不足之處。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上下游新聞市集,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撰文/林吉洋、孫維揚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