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傻農民,改變台灣水梨產業!賣掉兩甲地、默默研發18年,他種出大又好吃的梨

2022-11-02 06:40

? 人氣

劉申權花了18年才培育出新品種寶島甘露梨(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林怡均)

劉申權花了18年才培育出新品種寶島甘露梨(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林怡均)

跟頭一樣大、口感細緻、甜而多汁又有甘蔗的香氣,這是美味的寶島甘露梨。這個新品種是由苗栗卓蘭的農民劉申權育成,今年73歲的他,35年前改行從農種水梨,發現當時梨穗大都仰賴進口,存活率和結果狀況相當不穩定,他認為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梨穗,便毅然決然走上了漫長的育種之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梨子從種子發芽、成長到開花至少要等 7 年,劉申權放棄正常種植的收入,將有限的農地作為試驗田區。經歷921大地震時,試驗心血差點歸零,最後終於從一千多個雜交組合中選出了寶島甘露梨,並在2018年申請到品種權。

寶島甘露梨讓台灣水梨產業耳目一新,不少廢耕的梨園開始種植,梨農的收入提升、農會的存款也翻倍。不過,近八成梨農都是未經授權偷接搶種,劉申權表示,農民要重視品種權,整體水梨產業才能持續提升。

劉申權花了18年才培育出新品種寶島甘露梨(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林怡均)
劉申權花了18年才培育出新品種寶島甘露梨(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林怡均)

被水梨治癒的拚命三郎,立志研發出不依賴進口的高接梨

用「拚命三郎」來形容劉申權再貼切不過。就讀電子科的他是家中獨子,29歲回到家鄉,在苗栗縣卓蘭鎮上開機車行,還兼做電器維修。他常常犧牲晚上睡眠時間趕工,導致身心壓力極大,開始心律不整,「中醫建議我要放掉壓力,這對我來說就是得轉行」。

種種機緣下,劉申權在38歲時轉行當了梨農,「從農是勞力,但比較沒有壓力」,心律不整問題在務農三個多月後奇蹟似的消失了。不過,種梨子不到五年,他發現進口梨穗是梨子產業很大的問題。

梨需要累積足夠的低溫時間才能開花結果,剛引進台灣時只能在高海拔地區生長,後來台中東勢農民研究出「高接」技術,將溫帶品種的梨穗(帶花苞的枝條)接在橫山梨樹的高處,讓低海拔的梨樹開花結出溫帶梨的果實。但溫帶梨穗並不適應低海拔炎熱的環境,採收後隔年不會再開花結果,因此每年都要再「高接」一次。

國內梨農所用梨穗仰賴日本、中國進口,但在三十年前,進口梨穗品質相當不穩定。劉申權表示,當時進口多是透過不合法的管道,這些梨穗接上後,存活率頂多三成,有的甚至連一成都不到,即便是倖存枝條,結成果實也會大小不一,「這很困擾,我那時就想,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花苞(梨穗)」。

將溫帶梨穗接到橫山梨樹上(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蔡佳珊)
將溫帶梨穗接到橫山梨樹上(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蔡佳珊)

上千雜交組合從頭開始,育種之路漫長又孤獨

1994年,劉申權下定決心踏上育種之路,找出台灣自己的本土梨、擺脫進口梨穗現狀。他先是去請教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接著以臺中2號晶圓梨為父本,母本則有新興梨、黃金梨、如玉梨、豐水梨及幸水梨,父本及不同母本分別以人工授粉來做交配。

每個組合約產生200個後代,總計有一千多個組合,結出的果實要取出種子,經過處理後發芽長成實生苗,劉申權將這些實生苗一一接在橫山梨樹上,「如果是試驗單位,就可以直接種在土裡,我這樣做,是受限於土地面積」。每棵橫山梨樹平均可以接 10 個品種, 一千多個雜交組合只需要一百多棵梨樹即可,如此一來,便能在有限土地上做育種選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