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河西岸被占領》聯合國徵詢國際法院意見 以色列極右政客恐讓美國態度改變

2022-11-25 16:00

? 人氣

可望重返以色列總理大位的納坦雅胡(左)與極右陣營領袖斯摩特里奇(AP)

可望重返以色列總理大位的納坦雅胡(左)與極右陣營領袖斯摩特里奇(AP)

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攻下屬於巴勒斯坦的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包括被視為首都的東耶路撒冷,而以巴雙方1995年簽訂的《奧斯陸協議》,把約旦河西岸分為A、B、C區域,其中約占約旦河西岸領土6成的C區,約有40萬以色列公民居住,被以色列占領至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國土報》23日報導稱,可望回鍋當以色列總理的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正在與極右陣營協商組閣,且已同意宗教錫安主義者黨(Religious Zionist Party)要求,給予專責在約旦河西岸C區執行以色列政府政策的公民署(Civil Administration)位置。

不過聯合國大會政治及非殖民地化特別委員會11日以98國贊成、17國反對,以及52國棄權通過決議草案,要求國際法院(ICJ)緊急提供有關以色列非法占領約旦河西岸,否認巴勒斯坦人自決權的諮詢意見。該草案預計2022年底前由聯合國大會表決,而ICJ的諮詢意見不具法律約束力。

決議草案表決過關後,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爾登(Gilad Erdan)向聯合國成員國喊話,他們可以選擇支持談判,或是「成為破壞和解希望的幫凶」,使得以巴衝突永久存在。他警告,把ICJ捲進來,只是給了巴勒斯坦繼續杯葛談判的絕佳藉口,讓衝突持續存在。

聯合國徵詢ICJ意見

「沒有理由支持以色列的占領和併吞,我們的人民因此流離失所和遭到驅逐」,巴勒斯坦駐聯合國大使曼蘇爾(Riyad Mansour)強調,「我們的人民享有自由權利,這樣的占領必須終止」。《新阿拉伯》(The New Arab)稱,儘管ICJ的建議具有很大法律分量和道德威信,最後決定權仍在聯合國大會手中。

2004年,針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蓋圍牆,聯合國大會向ICJ尋求諮詢意見。當時ICJ認定以色列的行為違反國際法,要求停止並拆除部分圍牆,且所有國家有義務確保以色列遵循國際人道法規,並稱聯合國應思考進一步措施,結束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的非法占領。

《新阿拉伯》直言,在ICJ給出意見的近20年期間,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的情況並未好轉,所建圍牆更延長逾700公里,其中85%是蓋在約旦河西岸占領區內。由於以色列沒被究責,國際社會也無採取行動,若這次聯合國大會再要求ICJ提供諮詢意見,外界質疑是否會有不同結果。

資深人道法及政策諮詢專家艾普西坦(Itay Epshtain)是獨立組織「挪威難民理事會」(NRC)與國際發展機構協會(AIDA)的特別顧問,而AIDA是由逾80個處理巴勒斯坦占領問題的非政府組織所組成的團體。他先前推文說,當一國嚴重違反強制性規範的義務,就要所有國家合作透過合法方式,終止此情況。

2004年給建議無效果

艾普西坦表示,國際社群確保巴勒斯坦的「自決權」,並「結束以色列侵占、併吞和違反國際人道法」,對巴勒斯坦有「重振」作用。負責1967年巴勒斯坦被占領區人權事務的聯合國特別報告員艾班尼斯(Francesca Albanese)12日推文說:「進犯主權人民和國家的行為不能稱為自我防衛。」

以色列極右派國會議員本-格維(左)與斯摩特里奇可能加入納坦雅胡內閣(AP)
以色列極右派國會議員本-格維(左)與斯摩特里奇可能加入納坦雅胡內閣(AP)

《新阿拉伯》提到,隨著以色列會出現極右政府,引起美國拜登政府關注,且可能讓美國在ICJ建議框架內,採取反對以色列行為的堅決立場。美國馬里蘭大學副研究教授沙姆(Paul Scham)認為,以色列極右派政治人物的態度是最終引導美國「採取部分行動」的關鍵,但一切尚難斷定。

「除非以色列新政府做得太超過,讓美國感到不安,否則美國不會想要指責以色列並採取法律行動」,沙姆告訴《新阿拉伯》,若美國向世界釋出「不再反對」聯合國決議,要以色列對違反國際法和人權負責,這才會帶來大改變,但很可能的情況是美國反對就ICJ的建議採取行動。

以色列1日舉行大選,結果宗教錫安主義者黨躍升成國會第3大黨,成為納坦雅胡拉攏的組閣對象,且除了宗教錫安主義者黨領袖斯摩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可能入閣,極右派國會議員本-格維(Itamar Ben-Gvir)還可能出任公共安全部長,而此部會負責管理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

極右政府恐讓美國出手

美國網媒《Axios》2日引述消息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先前與以色列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會面時,已暗示美國若與特定政治人物合作會有問題。儘管布林肯和蘇利文沒點名,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主要是顧慮本-格維。

本-格維自稱是以色列已故極端民族主義國會議員柯哈諾(Meir Kahane),而柯哈諾1971年成立的因此黨(Kach)之後被以色列、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列為恐怖組織。本-格維坦承自己過去支持該恐怖組織,但近年想法已變得溫和。他主張驅逐對以色列不忠誠的阿拉伯裔。

《新阿拉伯》直言,不論以色列內閣組成政黨立場為何,他們都有個共識,即傾向於維持現狀,無意改變,且拒絕巴勒斯坦的自決權和國際法規範。沙姆認為,ICJ新建議可能在以巴衝突與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僵局中,對以色列新政府形成「新的壓力開端」。

《新阿拉伯》指出,就算ICJ的建議無法律約束力,但聯合國政治及非殖民地化特別委員會要求提供諮詢意見,能增加對以色列採取政治行動的壓力,甚至有助於讓國際共識,不只在以色列非法進行屯墾,還有一直存在的占領問題,不過也可能加劇對抗以色列的「杯葛、撤資與制裁」(BDS)草根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