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土耳其:《野生的東歐(下)》選摘(1)

2022-11-06 05:10

? 人氣

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希望跟東歐扯上關係,土耳其是其中之一。當其他東歐國家堅決抵抗東歐的標籤,土耳其反而擁抱它,然而許多歐洲人卻不願意讓土耳其沾到東歐的「榮耀」,因為他們認為土耳其不屬於歐洲。(美聯社)

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希望跟東歐扯上關係,土耳其是其中之一。當其他東歐國家堅決抵抗東歐的標籤,土耳其反而擁抱它,然而許多歐洲人卻不願意讓土耳其沾到東歐的「榮耀」,因為他們認為土耳其不屬於歐洲。(美聯社)

土耳其小檔案:

位置: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與希臘、保加利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國接壤。

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台灣的21倍)

人口:約8,500萬(台灣的3.7倍)

首都:安卡拉

主要族群:土耳其人

人均國內生產毛額:8,081美元(2022年資料)

這個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希望跟東歐扯上關係,土耳其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是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當其他東歐國家堅決抵抗東歐的標籤,土耳其反而擁抱它,然而許多歐洲人卻不願意讓土耳其沾到東歐的「榮耀」,因為他們認為土耳其不屬於歐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地理而言,土耳其只有一隻腳趾在歐洲,它有大約百分之三的領土位於東歐,其餘則屬於亞洲。鑑於此懸殊比例,我原本也不想在本書提到土耳其,然而就像東德是東歐的歷史成員,土耳其(因為土耳其帝國曾經獨霸巴爾幹地區長達五個世紀)也是一個歷史成員,況且現代的土耳其也屬於北約,跟巴爾幹地區有密切關係,同時也在歐盟的候選名單內。還有,雖然土耳其的領土只有一小部分在歐洲,但那邊有一千萬名居民,比許多歐洲國家的總人口還多,所以我必須把土耳其列入此書。不過我只會把焦點放在它的西部,因為那跟歐洲關係最大。

在快速遊覽西土耳其之前,讓我們先了解它的國名。有些土耳其人告訴我說他們很討厭外國人叫它Turkey,而不是Türkiye(唸起來像「土耳基耶」)。當然若不是Turkey這個字有損形象(除了火雞之外,它在英文中還有蹩腳或蠢蛋的意思),他們根本不會介意;如果Turkey的意思是「很棒」,土耳其人絕不會抱怨。匈牙利也有類似的問題,他們稱自己的國家為Magyarország,而且他們也厭倦外國人老是拿他們的國名開玩笑。例如有個笑話說衣索比亞人對世界盃足球賽的抽籤結果很失望,因為他們原本希望抽到土耳其(火雞),卻抽到了匈牙利(飢餓)。

或許有一天他們真的能如願改名。

從黑海進入土耳其

我選了一個不尋常的路線,從烏克蘭的塞凡堡(Sevastopol)坐了三天的船,經由黑海進入伊斯坦堡。當時是十一月,寒冬正席捲東歐,我只想盡快逃離冰冷的烏克蘭,享受較溫暖的氣候。一百元的船票包含兩夜住宿、基本的熱水淋浴、兩頓晚餐和早餐,加上一頓午餐。全船可以容納大約五十名乘客,我跟一位俄羅斯銷售員共用船艙。我的俄語能力大概只有兩歲程度,基本上無法跟他溝通;若再給我五年時間練習,我或許就能進步到三歲。

2022年俄烏戰爭,烏克蘭的黑海貨運受到嚴重影響(AP)
主角選了一個不尋常的路線,從烏克蘭的塞凡堡坐了三天的船,經由黑海進入伊斯坦堡。(美聯社)

第三天早晨,我們終於看到伊斯坦堡的宣禮塔。過了海關之後,我踏上土耳其的疆域。我才遊蕩了幾個小時,就能明顯感受到土耳其人的溫情與和善,無論我跟誰交談,大家都很樂意伸出援手。值得一提的是,大城市的居民通常都比較不友善,然而伊斯坦堡卻擁有一千三百萬名居民。所以如果連伊斯坦堡的人都這麼友善,這個國家的內陸地區不知會有什麼樣的人?

我看到一個人坐在路邊,就向他詢問聖索非亞大教堂的位置,他立刻說:「讓我帶你去。」他帶著我在市中心走了十分鐘,途中不斷跟我閒聊,他是一家服裝店的老闆,只要有空就喜歡在清真寺附近休息。我很確信他會在這段小導覽結束時跟我收錢。他把我帶到博物館入口處,「好啦,這裡就是了,我會在這等你出來。」

我說:「呃,沒關係,我自己逛就好,謝謝!」

「好的,沒問題!再見!」

我替自己的冷淡趕到愧疚,我以為他會伸手要錢,但他從未如此暗示。諷世者可能會說他確實在等我給小費,只是沒有明講,然而在經過數十次與當地人的交流之後,我想他應該是純粹出自善意。要不然就是太無聊,這很有可能,土耳其人確實是全球最沒事幹的民族之一。蓋洛普曾經訪問一百四十一個國家的人在前一天是否感到無聊,土耳其人有高達六成以肯定作答,高居世界之冠。

土耳其。(八旗文化)
土耳其。(八旗文化)

伊斯坦堡的感官衝擊

我離開那位吃飽沒事幹的新朋友之後,踏入了令人敬畏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拜占庭帝國初期,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直到一千年後才被土耳其人改建為清真寺,畢竟轉化一個宗教場所還是比毀掉它來得文明。現在它已不是宗教場地,而是一間博物館。試圖用文字描述聖索非亞就像試圖描述梵諦岡一樣困難,我們姑且就說它很大,令人肅然起敬吧。其他景點也能佐證伊斯坦堡為何會在二○一○年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例如聖索非亞教堂隔壁就是地位崇高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由於室內有精美的藍色磚瓦,它通常也稱為藍色清真寺,彷彿透過周圍的六座宣禮塔炫耀自己的偉大。我在六世紀的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深處漫遊,這個古老的水池至今仍有蓄水功能。傳統大市集是全世界最古老、也是規模最大的室內市場之一,空氣中充滿誘人的香氣。我拜訪的時間正好是齋戒月,穆斯林在白天不能進食、抽菸或性交。想必每戶人家在日落之後都會大快朵頤、吞雲吐霧。

伊斯坦堡充滿著感官的衝擊。人們在指引方向時都會觸碰或牽引你,好像深怕你走錯路;Buğulama(清蒸魚搭配檸檬香菜)的香味對於齋戒者肯定是一種煎熬,每隔幾步路就能聽到街頭攤販在喊價;土耳其式和拜占庭式的建築為你帶來視覺的喜悅;土耳其的香料會將你的味蕾帶往各種未知領域,超越東歐一貫的乏味。 

土耳其人的國父

若不先認識土耳其的現代國父凱末爾,就很難了解這個國家。他在一九二四年立法規定兩性平等,在一九二八年將阿拉伯的書寫系統改成拉丁字母。跟美國不同的是,凱末爾並未試圖將政教分離,他嘗試將教會放在國家下,創立宗教事務局(diyanet),由此政府機構指派全國七萬多間清真寺的伊瑪目(imam),規定他們的傳教內容,有時甚至替他們撰寫佈道。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美國國會在全國各地指派牧師,告訴他們該說哪些話。

土耳其共和人民黨(CHP)的殷傑是艾爾多安頭號對手,支持者將他的頭像與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並列。(美聯社)
土耳其共和人民黨的殷傑是艾爾多安頭號對手,支持者將他的頭像與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圖左)並列。(美聯社)

凱末爾曾因試圖將土耳其西方化而受挫,而他們至今仍在掙扎。比方說,英語是土耳其偏好的第二語言,只有宗教學校才教阿拉伯語,但大家還是必須修習宗教課程。另一方面,你在國會不能披戴頭巾,但街上多數人都是男性,因為社會不鼓勵女人外出。土耳其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些矛盾,它同時受到歐洲和中東文化的雙面衝擊。

我在拜訪土耳其兩年之後訪問了哈坎.阿古爾(Hakan Akgül)和丹妮絲(Denise)。這兩位二十來歲的土耳其人,他們都是在伊斯坦堡出生並長大,後來在一九九○年代中期移民到美國。他們說凱末爾在土耳其廣受尊敬,土耳其人對宗教不是非常熱中,他們預估全國大概只有一半的人會虔誠到每天禱告五次,其中大概有百分之五是狂熱的基本教義派。

哈坎和丹妮絲說土耳其的教育體制很嚴格,標準很高。丹妮絲說很多人為了進大學而擠破頭,哈坎說小孩會因為沒寫功課而被老師鞭打,家長也會支持老師;他們送小孩上學時會對老師說:「我把肉交給你,還我骨頭就行了。」 

土耳其能教我們什麼

#幫助別人。多數土耳其人都極端樂於助人,這跟一般東歐人不同。而且我只是在伊斯坦堡這種大都市和以弗所這種熱門觀光景點就能有此體會;通常這些地方的人對遊客應該都很沒耐心,由此可以想像其他地方的土耳其人會多麼友善。

野生的東歐立體書封。(八旗文化)
《野生的東歐》立體書封。(八旗文化)

*作者法蘭西斯.塔朋(Francis Tapon),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高材生的他畢業後不但沒有進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反而踏上歐亞大陸進行壯遊,永遠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本文選自作者著作《野生的東歐》下卷(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