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歐美中俄齊努力,凜冬將至、「至暗時刻」已近

2022-10-17 07:20

? 人氣

全球經濟3大板塊都出問題,明年經濟看淡。(資料照片,美聯社)

全球經濟3大板塊都出問題,明年經濟看淡。(資料照片,美聯社)

上週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一份充滿不祥、暗淡的經濟預測報告,不僅預測的成長率堪稱20多年來最差,甚至用上了「至暗時刻」(darkest hours)的字眼形容,顯示全球經濟的凜冬將至,而且,這回恐怕不是可用撒幣、大寬鬆就可輕易解決、避免經濟滑落,企業、決策者都該警惕、把「皮繃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IMF的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只有2.7%,比2022年的預測值3.2%低了0.5個百分點,而這個數字是2001年以來,除了2008金融海嘯與2020新冠疫情的重大例外事件之後提出的預測值之外,對未來預測最差的一年。甚至即使已低到2.7%的成長率也未必能達到:依照IMF的經濟學者判斷,超過一半的機率會出現比2.7%還低的成長,跌破2%的機率為25%。

而依照IMF首席經濟學家的說法,「我們還沒有陷入危機,但形勢看起來真的不妙」,明年全球經濟增長跌破1%的幾率高達15%,這樣的增幅將讓「很多人非常痛苦」,2023年將是全球經濟的「至暗時刻」。

IMF的悲觀有其道理,因為現實世界中,少見各大主要經濟體「非常一致」的走衰,而且負面因素持續發酵,甚至過去能夠或應該扮演經濟引擎的中美兩國,不但引擎效果盡失,甚至對外輸出負面衝擊。

傳統上,美國與中國是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美國打噴嚏就感冒」已是老話,中國則是在金融海嘯後,就貢獻3分之1左右的全球成長,另一個在經濟規模上與中美鼎足而立的是歐洲,也許可再加一個新興市場國。現在所有4大板塊的經濟都出問題。

歐洲經濟情勢主要是受俄烏戰爭打擊,西方與俄羅斯之間反覆對打的「制裁與反制裁」,讓歐洲經濟與產業沿著能源邊界裂解,經濟一路下墜,能源高漲、天然氣價格漲5-10倍,歐洲的家庭與企業都陷入艱困中,政府固然不得不祭出數百甚至上千億歐元的紓困、補貼,但能源支出大增導致其它消費的收縮,也衝擊至經濟所有領域。

以歐盟龍頭德國而言,雖然今年可能避開衰退,但包括德國央行在內的各方預測,多認為明年難逃衰退。英國則是在8月就出現經濟活動萎縮後,專家已預測其第4季與明年衰退的機率大幅提高。

美國與中國的情況同樣不讓人樂觀;美國因通膨惡化而快速升息,經濟成長數字出現衰退,而且看起來情況尚未明顯改善,最新的通膨數據仍在8%以上,升息腳步不會停。中國則是疫情與清零政策打擊經濟,房地產問題也未能妥善處理,官方原先對今年成長率訂為5.5%,IMF這次的預測值只有4.4%─但即使是4.4%,也被許多預測單位認為難以達到。

更糟糕的是:在原本已不佳的經濟基礎上,外在的干擾與政策又進一步讓經濟情勢惡化。一個是地緣政治因素:美國持續對中國祭出各項制裁、打擊政策,最新的手段當然是嚴苛的晶片管制政策,這個政策固然對中國的經濟與產業是一個負面衝擊,但對美國半導體廠商、甚至其它國家的業者,同樣有負面影響。而俄烏戰爭與歐美與俄國間的「制裁反制裁」,也同樣讓經濟與通膨惡化。

加上美國聯準會為了壓制通膨持續升息,讓其它所有國家的貨幣都帶來貶值壓力,許多國家在經濟情勢不佳情勢下,仍不得不跟進升息,導致經濟又進一步緊縮,世界銀行就警告稱,這種各國央行同步升息是50年來從未有過情況,更可能因此在明年引發全球經濟低迷甚至衰退。

因此,可以說這次全球經濟陷入停滯、跌入衰退風險大增,歐美中俄都有相當大的「貢獻」,各國或因考慮本身的地緣政治利益、內部經濟的需求,而推動以鄰為壑的政策,最後損害他國、但也必然回頭打擊本國,明年幾大經濟板塊情勢不看好,肇因於此。

更讓人擔心的是:那些惡政看來還要持續、甚至可能變本加厲,對任何政策制定者、經濟預測者、企業經營者而言,明年都應該是充滿挑戰與風險的一年,及早因應、保守為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