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假如他是薄熙來

2022-10-15 06:40

? 人氣

北京展覽館展出的習近平事蹟。(美聯社)

北京展覽館展出的習近平事蹟。(美聯社)

我們並沒有選擇,但是我們曾經以為有過選擇,而且很幸運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如果真的有所謂人心所向的話,那麼2012年3月溫家寶在總理任上的最後一次記者會上的發言,簡直就是最好的注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溫家寶表情沉重地說:「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他並非是在對即將成為新「核心」的習近平提出警示。恰恰相反,他和「人心所向」一致,以否定曾經被認為是習近平競爭對手之一的薄熙來的方式來表達了對他的支持。當時,薄熙來的幹將王立軍夜闖成都美領館之後,已經成為中共囚犯。溫家寶顯然認為還應該「揪出幕後黑手」,他提高嗓門說:「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

這句話給全世界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人們最關心的事情,還不僅僅是薄熙來應該對王立軍案和他的妻子谷開來所涉「海伍德謀殺案」負什麼責任,更重要的是,從2007年到2012年那五年期間,中國的有志之士和全世界的中國觀察者都在為他領導和推廣的「重慶模式」擔憂。以「唱紅打黑」為主要內容的「重慶模式」,讓人們感覺到「文革」陰影的浮現。

溫家寶公開宣告了「重慶模式」走到盡頭。同時,僵化保守的胡錦濤時代也畫上了句號。中國人民迎了了一個開拓進取的新時代。2003年1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 )寫了一篇評論《中國正待飛躍》(紐約時報中文版標題為「習近平是改革派」),文章開說:

「關於中國,我有如下預測:新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將重啟經濟改革,而且很可能在政治上進行一定的松綁。在他任期之內,毛澤東的遺體將被運出天安門廣場,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將獲得釋放。」

今天,這篇文章已經成為時評界一個著名的笑話。但是,紀思道先生完全可以辯護說,他並非憑空杜撰,而是寫下了「時代的聲音」。當時,幾乎全世界都對「習李新政」翹首以待,眾望所歸。在中國民間,一句「 打鐵還需自身硬」讓人民感受到了領導人「接地氣」,習近平夫婦攜手出訪又讓人民感受到了第一夫人的「洋氣」,端的是「氣象萬千」。

重慶模式與中國模式

我還記得2011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熱氣熏人的街頭,提高嗓門打了一個長途電話。當時我任香港時政雜誌《陽光時務》主編,但是香港政府拒絕給我工作簽證,我不得不在周邊國家「流浪」上班。

雜誌老板的期待之一,是以「維穩」為要旨的胡錦濤時代寒冬將盡,以「改革」為旗幟的習近平時代春風撲面,我還有機會回香港正常上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