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園觀點:「台灣蘇格蘭格紋」─退休外交人員獻給台灣的心意

2022-10-09 07:00

? 人氣

致贈出席我國慶酒會賓客「台灣蘇格蘭格紋」圍巾。(作者提供)

致贈出席我國慶酒會賓客「台灣蘇格蘭格紋」圍巾。(作者提供)

英國的蘇格蘭古時候曾經是一個獨立王國,與英格蘭的結合過程,始於當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同時繼位為英格蘭國王(史稱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並且將他名下的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合併。1707年5月1日通過聯合法案,蘇格蘭與英格蘭正式合併成一個國家,名為「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嗣後經過兩度改制,成為今日的「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Great Britain of United Kingdom and Northern Ireland),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組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蘇格蘭與英格蘭歷來恩怨情仇不斷,其中仇怨似多過恩情!許多時候,蘇格蘭與歐陸各國關係,優於該等國家與英格蘭之互動,這點可自球類賽事明顯看出。在當地蘇格蘭人常去的酒吧,如果電視頻道在轉播英格蘭與法國球賽,你會發現在場的多數蘇格蘭人會熱情的替法國隊加油,尤其當法國贏得比賽的霎那間,蘇格蘭球迷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筆者在愛丁堡任職期間,為扶輪社(Rotary Club of Edinburg)社員,該社例於每週四舉辦午餐會,邀請講員進行專題演講(自己就曾應邀以「台灣與蘇格蘭」為題發表演說)。餐會結束前,主席(通常由社長擔任)照例會請與會者起立舉杯向國家元首(當時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致敬,有位社友則從未起身行禮如儀。某次例行餐會,筆者恰巧與他比鄰而坐,他說家族中某位資深成員至今仍不願申辦英國護照,原因是要等蘇格蘭獨立後再持蘇格蘭護照出國。

1997年,英國首相Tony Blair領導的工黨政府為緩解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獨立呼聲,開始在三地實行「權力下放」(Devolution),賦予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議會及政府更大自治權,除國防、外交、總體經濟、全國性稅賦財政及外太空等事務仍屬英國政府及國會職掌外,與人民切身相關之區域經濟、交通、醫療衛生、教育訓練、體育及地方政府等事務,均由蘇、威、北愛三地自治政府完全治理。舉例而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英格蘭與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可就各自地區疫情現況而實施寬嚴不一之境內防疫措施;英國著名之公營醫療服務機構「國家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在英國四個地區各自獨立運作,互不隸屬。各地區英國人就醫均無須付費,惟在英格蘭持醫師開立處方箋至藥局取藥時,尚須負擔自付額,而在蘇格蘭則完全免費;另一顯例為蘇格蘭議會全票通過「生理期用品法」(Period Products Bill),自2022年8月15日起實施女性每月生理期間,可免費使用政府提供之生理用品,此項措施不僅先於英格蘭,且獨步全球。

1997年蘇格蘭施行Devolution後,起初係由蘇格蘭工黨(Labour)及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組成聯合政府。2007年主張獨立之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 SNP)以少數政府之姿執政,由MSP Alex Salmond出任首席部長。2011年議會選舉中贏得過半席次,取得完全執政,即更積極鼓吹以公投決定蘇格蘭獨立與否。2014年9月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保守黨政府授權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公投結果55.3%反對獨立,44.7%支持,獨立未獲通過。嗣因英國2016年6月「脫歐公投」過關(英格蘭長期疑歐,蘇格蘭則相對親歐),蘇格蘭SNP政府至表不滿。2021年5月蘇格蘭議會選舉,SNP在129個議席中取得64席,加上同樣支持獨立之綠黨,傾向獨立議員在蘇格蘭議會再次過半。首席部長Nichola Sturgeon宣布擬在新冠疫情過後,於2023年底再次舉行獨立公投。 當時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已予拒絕,新任Liz Truss首相也不給予祝福,預期雙方「在可預見之未來」恐將僵持不下,值得關注後續發展。

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史特金證實,蘇格蘭公投將捲土重來。(美聯社)
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史特金表示,蘇格蘭公投將捲土重來。(資料照,美聯社)

蘇格蘭地靈人傑,風景壯麗,空氣清新,水質絕佳,年均溫僅攝氏15度,其緯度與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相近,惟因北海洋流調節,冬季溫度遠不如莫斯科酷寒,實為一福地。

根據英國BBC廣播公司所列蘇格蘭十大名人中,計有:

1.James Watt(詹姆士.瓦特):發明改良蒸汽機,在工業革命中扮演關鍵角色。

2.Adam Smith(亞當士.史密斯):所著《國富論》被許多學者視為現代經濟學始祖,為許多蘇格蘭人心目中的大思想家。

3.Alexander Bell(亞歷山大士.貝爾) :電話發明人。

4.William Jardine(威廉.查頓)和James Matheson(詹姆士.馬地臣):二人以向中國大陸販售鴉片起家,創辦怡和洋行,在中國經營鐵路、船運、銀行等業務,如今是年營業額百餘億美元的大集團。

5.Dr. James Maxwell(詹姆士.馬雅各醫師):1865年抵台灣傳教行醫,是第一位到台灣傳教的蘇格蘭長老教會傳教士,建立台灣第一家西式醫院(即台南「新樓醫院」)。

6.John Dunlop(約翰.登祿普):充氣輪胎發明人。

7.Alexander Fleming(亞歷山大.弗萊明):發明盤尼西林,為現代抗生素治療藥物之先河。

8.Arthur Conan Doyle(亞瑟.科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偵探小說作者,率先以科學推理和科學檢驗作為破案手段的偵探小說。

9.Sean Connery(史恩.康納萊):《007》系列電影的第一代男主角。

10.Andy Murray(安迪.莫瑞):英國職業網球名將,曾經長時間排名英國第一,2012年倫敦奧運男單金牌,2013年贏得溫布爾頓男單冠軍。

除以上人士外,其他與台灣有關之蘇格蘭人或與蘇格蘭有淵源者計有:

1.Dr.James Cantlie(詹姆士.康德黎醫師):國父孫中山先生之恩師,於國父在倫敦遭清廷綁架(史稱「倫敦蒙難」)時,四處奔走並成功營救。

2.J.K. 羅琳:名著《哈利波特》作者。

3.Robert Lewis Stevenson(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名著《金銀島》作者。

4.Gordon Brown(戈登.布朗):英國前首相。

5.Robert Burns(羅伯特.伯恩斯):伯恩斯自小熟悉蘇格蘭民謠和古老傳說,並廣泛搜集整理民歌,主要用蘇格蘭語寫作,所作詩歌受民歌影響,通俗流暢,便於吟唱,在民間廣為流傳,被認為是蘇格蘭的民族詩人。

6.Dr. David Landsborough III(蘭大衛醫師)及Dr. David Landsborough IV(蘭大弼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人。

7. Thomas Barclay(湯瑪斯.巴克禮):1875年抵台,成為英國長老教會第五位來台宣教牧師,1880年於台南創立「府城大學」,為今日「台南神學院」前身。

8. Dr. George Leslie McKay(喬治.馬偕醫師):馬偕醫師之父母為英國蘇格蘭人,1830年舉家移民加拿大,馬偕醫師1844年出生於加國,是名牙醫。抵台宣教前,曾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神學院就讀。1875年起,在台灣進行醫療宣教,建立北台灣首間長老教會。

蘇格蘭除英國官方語言英語外,也有自己的語言,主要為「低地蘇格蘭語」(Lowland Scots)和「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Alba)。大家耳熟能詳的Auld Lang Syne「驪歌」(或譯為「友誼天長地久」),就是「低地蘇格蘭語」。原意是紀念逝去的日子,由民族詩人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根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上(9)月初辭世,喪禮末了蘇格蘭皇家軍樂團首席風笛手吹奏“Sleep Dearie Sleep”,意味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國葬儀式正式告一段落。看到風笛手服穿著全套「蘇格蘭格紋」(Scottish Tartan)服飾,讓我想起2010年底開始在愛丁堡推動「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的經過。

皇家風笛手保羅勃恩斯的吹奏為女王國葬儀式畫下句點。(AP)
皇家風笛手保羅勃恩斯的吹奏為女王國葬儀式畫下句點。(AP)

「蘇格蘭格紋」(Scottish Tartan)發源地自為蘇格蘭。自公元五、六世紀起,蘇格蘭人開始用服裝上的「格紋」(Tartan)來區分人的位階及所屬家族。至19世紀末,無論地位高低,幾乎稍有身份的家族都有專屬格紋,至此蘇格蘭格紋獲得普遍性的發展。蘇格蘭格紋是永不過時的經典圖案,歷久不衰。格紋基本色為黑、白、紅、黃、綠、藍六種,且必須由最少兩個顏色,最多六個顏色,底紋加條紋撞色交織而成。根據「蘇格蘭格紋註冊處」(The Scottish Register of Tartans ,SRT),SRT隸屬於「蘇格蘭國家紀錄局」- National Records of Scotland)資料,目前約有數千種向SRT登記在案的格紋。皇室擁有「貴族格紋」,政府則有「政府格紋」,不同的家族有其「家族格紋」,公司行號、社團,甚至個人均可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格紋。

筆者2009年5月至2013年1月擔任駐愛丁堡辦事處處長。「愛」處在我國駐外館處中屬小型外館,除處長外,另有外交部部派兩人,外加當地聘僱之雇員一人,合共四人。我原訂2009年3月初赴任,感謝上帝奇妙恩典,在赴任前公務體檢時,發現腹腔內主要器官胰臟竟長有腫瘤,於是在台大醫院緊急接受“Whipple Procedure”手術(註一)。大病初癒後,身體狀況雖羸弱,仍由內人陪同於當年5月中前往英國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履新。

抵任後並未因術後身體虛弱而在工作上有所怠惰,同時發現辦事處兩位部派同仁均未申考駐在地駕照。由於持有駐地駕照為我駐外人員必備條件,除要求及鼓勵同仁積極考照,並以身作則,在持用之國際駕照半年效期屆滿前率先考取英國駕照(註二),同仁們之後也都陸續完成考照。

「愛」處任內最能激發工作鬥志之事,應是到任不久後,致函蘇格蘭政府文化暨涉外事務 (Minister for Culture and External Affairs) Mike Russell次長,告知辦事處已有新任處長並擬前往拜會,以商討如何促進台灣與蘇格蘭雙邊關係。孰料R次長辦公室秘書回函表示歡迎筆者抵任,只是拜會部份因R次長公務繁忙,「在可預見之未來」(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將無法晤面,並建議筆者改拜會蘇格蘭政府文化、涉外事務暨觀光處副處長Deborah Smith。該回函看似禮貌,實難稱友善。主要為R次長即便公務再繁忙,只要有意願,日後是可以另行安排的。且筆者當年甫到任,來日方長,行程安排絕非難事,且回函強調「在可預見之未來」無法晤面,有拒人於千里外之感(註三)章。

當時駐愛丁堡辦事處包含我在內的所有同仁眼見此項發展後,立即著手加強與蘇格蘭議會、政府、地方政府、司法機關、學術機構、藝文機構、當地主流媒體等之聯繫,積極拓展與蘇格蘭各界之交往。同時感謝外交部支持,提供足夠邀訪名額,辦事處得以於2009年10月籌組蘇格蘭議會跨黨派議員於休會期間訪問台灣,順道參加中華民國國慶各項活動(嗣後議會每年例於該時段組團來訪)。同年12月9日,執政黨(SNP)議員MSP Ian McKee 等13位各黨派議員向議會申請成立「跨黨派友台小組」(Cross Party Group on Taiwan, 簡稱CPG on Taiwan)(註四)。友台小組明言成立宗旨為「促進台灣與蘇格蘭在政治、文化、教育及經濟等領域之聯繫」(to facilitate the political,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links between Taiwan and Scotland)。翌(2010)年5月19日,「愛」處於議會舉辦「跨黨派友台小組」成立酒會,近70人出席,令人印象深刻。台灣的馬諦氏(Matisse)蘇格蘭威士忌分公司為慶祝及支持友台小組成立,特別限量生產蘇格蘭威士忌紀念酒,於會中致贈13名友台小組議會成員,以共襄盛舉。

拜會蘇格蘭政府文化、觀光暨涉外關係部長Fiona Hyslop並致贈「跨黨派友台小組」紀念威士忌。(作者提供)
拜會蘇格蘭政府文化、觀光暨涉外關係部長Fiona Hyslop並致贈「跨黨派友台小組」紀念威士忌。(作者提供)

截至筆者2013年初離任前,始終未曾拜會Russell次長。不過,經過大家多方努力,不僅拜會了R次長的直屬長官文化、觀光暨涉外事務部長(Cabinet Secretary for Culture, Tourism and External Affairs) Fiona Hyslop,亦先後拜會了蘇格蘭議會各黨團領袖、各黨派議員、最高法院院長Brian Gill、天主教聖安德魯斯暨愛丁堡總教區總主教Keith O’Brian、前英國駐香港總督衛奕信(Lord Wilson)、主要城市市長、文化藝術機構負責人、威士忌協會執行長Gavin Hewitt、、、等。其中,2011年隨蘇格蘭議會友台小組訪台之MSP Michael Matheson隨後出任公共衛生次長,繼升任法務部長,現任碳零排放、能源暨運輸部長(Cabinate Secretary for Net Zero, Energy and Transport);此外,MSP Jamie Hepburn議員,目前擔任高等教育、青年就業暨訓練次長(Minis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Youth Employment and Training),他們二人在公務之餘,也成為筆者的好友。M氏並以公共衛生次長身份出席我的離任酒會。

除前述例工作外,我們也經常思考如何提升台灣能見度,以及我與蘇格蘭之整體雙邊關係。蘇格蘭在文化及藝術方面成就卓越,為歐洲藝文重鎮。其中「蘇格蘭格紋」(Scottish Tartan) 尤負盛名。約在2010年下半年,筆者多次拜訪為英國王室設計皇家專屬格紋之「金.安德森」公司(Kinloch Anderson,該公司在台灣大型百貨商場設有專櫃),請教有關推動格紋意義、要件、程序及註冊條件。確認主管蘇格蘭格紋之「蘇格蘭格紋註冊處」(SRT)所收錄數千種登記有案格紋中,尚無「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

2010年底,「愛」處考量次年即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為提升國家能見度及促進我與蘇格蘭文化交流,以專電建請外交部同意由駐愛丁堡辦事處適時推動「台灣蘇格蘭格紋」,台北復電表示不宜由外館主導(註五)。嗣再請示擬將「台灣蘇格蘭格紋」案轉由「蘇格蘭僑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續行推動,國內對此並未排斥,惟強調辦事處勿直接或間接扮演角色。

「蘇格蘭格紋註冊處」(The Scottish Register of Tartans)說明「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內容。(作者提供)
「蘇格蘭格紋註冊處」(The Scottish Register of Tartans)說明「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內容。(作者提供)

「籌委會」聞訊至表興奮,咸認為於我建國百年推動「台灣蘇格蘭格紋」具特殊意義。決議委請「金.安德森」公司負責設計,並辦理日後登記事宜。籌委會承接辦事處與「金.安德森」先前討論內容,定位我格紋為紀念(Commemorative)性質。格紋設計以涵蓋古蘇格蘭格紋特色、中華民國國旗圖案,以及與蘇格蘭有淵源,且曾至台灣進行醫療宣教士之家族格紋為主軸。「金.安德森公司」專家設計出數款「台灣蘇格蘭格紋」樣稿,交由籌委會議決。辦事處雖遵照指示退居幕後,惟仍隨時瞭解進度,提供辦公室作為開會地點及餐點供應,以隨時掌握進度,確保推案順利。

「台灣蘇格蘭格紋」設計完畢並經籌委會選定後,即由金.安德森向 「蘇格蘭格紋註冊處」(STR) (www.tartanregister.gov.uk)提出登記申請。根據SRT網頁資訊(於「搜尋欄」輸入Taiwan即可進入「台灣蘇格蘭格紋」頁面),我格紋啟用日期為2010年12月15日,完成登記日為2011年2月28日。駐處嗣以「台灣蘇格蘭格紋」製成諸如圍巾、胸章及格紋證書等作為公務禮品,由於該等禮品具特色,且無法在任何商家購得,故頗受駐在地人士及國內訪團歡迎,有效提升台灣能見度,發揮文化創意,以及促進我與英國蘇格蘭之雙邊文化交流。

「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胸章之一。(作者提供)
「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胸章之一。(作者提供)

「台灣蘇格蘭格紋」是筆者從事外交工作期間,承辦諸多例行性業務中,唯二的「創案」(註六)。身為中華民國外交人員,很榮幸能獻給台灣一份心意。

駐愛丁堡辦事處以「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訂製的格紋圍巾,都會隨圍巾附上「台灣蘇格蘭格紋」的中英文背景故事,藉增宣傳效果。茲抄錄中文說明如下:

臺灣蘇格蘭格紋背景故事

「臺灣蘇格蘭格紋是為了慶祝中華民國(臺灣)建國100年的活動,在蘇格蘭地區的臺灣僑社委託金.安德森公司(Kinloch Anderson)設計,計劃在歐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2011年5月在愛丁堡召開年會的時候啟用,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愛丁堡辦事處對此樂觀其成。

基於古蘇格蘭的特殊條紋型式,為了給格紋強而有力的蘇格蘭背景,且具有普世意義而設計,用以反映喬治.萊斯里.馬偕(Dr. George Leslie Mackay)(註四)和詹姆士.馬雅各(Dr. James Maxwell)兩位與蘇格蘭有深厚淵源的傳教士,使用了馬偕(Mackay)家族格紋,和馬雅各(Maxwell)家族格紋的元素,以認識他們對臺灣從事於宗教、教育和醫學等領域的付出。

在設計中使用的主要顏色取自中華民國(臺灣)的國旗顏色,藍色代表民主,紅色代表民族主義和白色代表民生,白色的套格子花紋交錯通過了藍色,以反映出蘇格蘭國旗的“X”叉字形。

中華民國(臺灣)國旗中的12道光芒代表著一年的12個月,並在格紋設計中以12種套格子花紋展現出青天白日的光芒。」

「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圍巾及中文背景說明。(作者提供)
「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圍巾及中文背景說明。(作者提供)

蘇格蘭與英國中央政府就「蘇格蘭獨立」議題雖常生齟齬,不過在過程中雙方是理智的。即便蘇格蘭具備成為正常國家所需的一切必要條件,且「事實上」(De Facto)可説是一個獨立的國家,SNP始終強調推動獨立在於讓蘇格蘭成為一個「法律上」(De Jure)的國家,並未主張蘇格蘭現在是一個國家,因為那是需要透過合法程序完成的,其實際作法就是舉行蘇格蘭全民公投。

在台灣的2,350萬人口中,無論您來自於何處,如何自我定位,也無論您在稱呼”Grand Father及Grand Mother時,是喊「阿公、阿嬤」、「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或「老爺、老娘」(爺、娘都請發一聲音),請必須知道我們彼此的相同點,遠勝於相異之處。中華民國及台灣在主張本身主權過程中,目前都遭遇各自無法突破的難題。如果絕大多數台灣人民認同中華民國(台灣)是我們目前的最大公約數,那希望大家在中華民國或(及)台灣遭遇困難時,都請用同樣力道給予支持。

祝福中華民國(台灣)生日快樂!願我的國家持續在動亂世局中穩健前行,世世代代永續綿延。更願耶和華獨一真神保守生活在台澎金馬土地的台灣人民行穩致遠、平安喜樂、恩福滿溢!!

致贈出席我國慶酒會賓客「台灣蘇格蘭格紋」圍巾。(作者提供)
致贈出席我國慶酒會賓客「台灣蘇格蘭格紋」圍巾。(作者提供)

註釋:

註一:“Whipple Procedure”(「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以美國外科醫生Dr. Allen Whipple命名,屬於腹腔外科的大刀。係針對胰頭癌的切除手術,技術上極為棘手,除切除腫瘤,還須切除十二指腸、一部分胃、總膽管與膽囊,尚須同步進行消化系統複雜的重建手術。感謝台大醫院體檢中心陳美志醫師,在2009年2月的體檢時,僅以腹部超音波竟能偵測筆者胰臟連結十二指腸的主胰管異常腫大;感謝體檢中心邱瀚模醫師,詳細解說手術內容(其實當時我有一度想問會不會是儀器出錯了);感謝外科部主任田郁文醫師及其手術團隊;感謝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任廖偉智醫師,以內視鏡超音波協助偵測得知腫瘤極可能為惡性,此後我們保持聯絡迄今【院方強調,我案在他們的臨床實務中頗為罕見。此因胰臟位於腹腔後側,在胃部後方、脊椎的前方,周圍環繞消化系統重要血管;胰臟癌在發病前多無症狀,俟身體出現諸如黃疸、背部莫名疼痛或脂肪便時,胰臟可能已有病變。癌細胞成形後極易擴散,一旦擴散多無法以手術治療,且胰臟腫瘤對術後化療反應極差。術後切片確認我的腫瘤是內分泌神經細胞瘤 -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NETs),佔胰臟腫瘤約5%,不同於多數的外分泌胰腺腫瘤。胰臟是兼具內、外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內分泌產製胰島素,外分泌釋出酵素。術後終生餐餐須服用酵素,並注意及控制血糖。依臨床統計數據,罹患胰臟癌患者,即便能夠接受手術,術後85%餘命無法超過5年,迄今我已經安然活過13個年頭了。感謝上帝奇妙恩典】。此外,當年在外交部國會聯絡組服務,多位隸屬不同黨派立法委員聞訊後主動聯絡台大醫院,拜託院方盡力治療,也特此致謝。

註二:英國駕照申考過程難度頗高。通過電腦筆試後,尚有嚴格路考。路考係由監考官陪同上路,坐在副駕駛座一路下達各種行車指令(駕訓班教練可於後座陪考)。只要考生違規達不通過狀態,主考官立即停止路考,並告知未通過之原因。倘若過關,考官會在車子返抵出發點時,向考生祝賀,同時說明路考過程有瑕疵之處。辦事處有位同仁經過六次路考才過關,筆者自費致贈蛋糕,以示祝賀。

註三:台灣是蘇格蘭威士忌前十大海外市場,我國有數百名留學生遠赴蘇格蘭各大學就讀,僅此兩項R次長自無不見駐愛丁堡辦事處處長之理。何況台灣與蘇格蘭同樣強鄰在側,均盼望走自己的路,若蘇格蘭SNP可以歡迎及認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Catalonia)之訪賓及其理念,對台灣至少應不致於排斥才對。

註四:筆者在駐美代表處任職期間,2000至2005年分在國會組工作。期間美國國會聯邦眾議院及聯邦參議院為示對台灣之堅定支持,率各國國會風氣之先,分別成立眾院「國會台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 CTC)及「參院台灣連線」(Senate Taiwan Caucus, STC)。當年「美」處國會組STC案的承辦人即為筆者,故對於駐在地國會成立友台次團,有相當實務經驗。

註五:外交部因業務特殊,向來保守穩健,當時決定勿由「愛」推案,可能係考慮駐外館處不宜處理註冊及涉商標事宜。惟根據SRT網站「問答錄」(Q&A)頁面,英國中央政府並未將商標權下放給蘇格蘭等三個自治政府。此外,2011年8月間,我「當代傳奇劇場」(Contemporary Legend Thestre)藝術總監吳興國先生(台灣少數橫跨電影、電視、傳統戲曲、現代劇場以及舞蹈之表演藝術家)應邀至負盛名之「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EIF),公演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King Lear),係EIF首度邀請台灣藝文團體演出。我國第一夫人周美青女士擔任該團榮譽團長,陪同至愛丁堡訪演。「愛」處在承辦接待專案時,也曾建議藉元首夫人來訪之便,或可順勢向蘇格蘭各界宣介「台灣蘇格蘭格紋」(Taiwan Scottish Tartan),惟未獲採納。

2011年第一夫人周美青女士陪同「當代傳奇劇場」至愛丁堡訪演。(作者提供)
2011年第一夫人周美青女士陪同「當代傳奇劇場」至愛丁堡訪演。(作者提供)

註六:南非境內之Ladybrand市住有來自台灣的數百位僑民,該市緊鄰賴索托王國,僑民每日需往返賴國工作。L市屬於「約」館領務轄區,距約堡單趟約410公里,僑民申辦領務案件,需長時間駕車往返,耗時耗力,且多需在約堡過夜。上述情形經「約」館與台商會吳松柏會長(之後曾擔任不分區立法委員)會商,決定由「約」館不定期派員至L市提供領務服務,緩解我僑民長途往返舟車勞頓之苦。由於進行此類服務需攜帶領務章戳於現場作業,故只能於週末進行,否則位於約堡的總領館將無法辦理領務案件。此類領務服務現今已屬常態,惟在九O年代初期,要把領務章戳攜至外地作業,係相當前衛的「創案」。「約」館公出辦理領務服務相當辛苦,且需確保領務章戳之安全,但是想到能夠省去僑民往返800多公里的車程、人力、物力與時間,以及看到僑民們踴躍申辦的喜悅表情,心中萌生一股說不出的榮譽感。

註六:馬偕醫師的雙親係英國蘇格蘭人,1830年馬偕雙親移民至加拿大。馬偕醫師出生加拿大,在赴台從事醫療宣教前,曾至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研讀神學。

*作者為退休人士(前駐愛丁堡辦事處處長)、上帝的孩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