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輕,越討厭中國」香港年青人不認同中國國民身份,卻又遭遇社運低潮

2018-06-28 14:10

? 人氣

彭家浩說:「彭家浩說:其實是不是可能中國政府對香港那種文化的干預,或者身份認同嘗試強行去付諸一些中國人的情懷,這件事情可能我們未必認同,可能有些核心價值同香港人也有出入,譬如法治、自由、民主,這些東西都是中國政府嘗試進行打壓,或者很明顯同香港人的期望有出入,譬如香港人是希望有普選特首、行政長官,在2014年的雨傘革命提出有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但是中國政府以「8-31決定」不容許有這件事情出現,很明顯有價值觀的出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彭家浩表示,近年香港年輕人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感覺愈來愈強烈,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國人,而身份認同亦影響香港年輕一代參與社運的取態,亦反映在近年香港學界不參與支聯會六四燭光晚會。

彭家浩說:「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就不可以用同胞或者中國人這個身份去包裝,而出席這個(六四燭光)晚會。」

19歲的香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身份認同的影響,不是對六四這件事的感受,而是對於責任關係,他認為身份認同與責任最有關係。

黃程鋒說:「我們常常會說責任這件事情隨著身份而來,我想你說現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比較少人會說自己、即是我們對於中國人這個身份有一個比較少的認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想好像以前的論述一樣,就是說隨著六四事件引伸出來的建設民主中國這種責任,究竟我們認不認同,我想是這個「位」,我們同以前的人,或者特地講,同支聯會有距離。」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區倬僖表示,香港人對社運的取態以路線有世代差異,可能上一代親身經歷過六四事件,他們在那個紛圍下長大,民主意識的追求都是由八九民運那個時候開始,六四事件對於上一代香港人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政治啟蒙,但是對他們千禧世代的香港人而言,政治啟蒙可能是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或者2014年的雨傘運動。

區倬僖表示,他們這一代對六四事件已經沒有太大的情感牽連,他們會用理性的角度,純粹是一件歷史事件的視角去看待。

區倬僖說:「我們同支聯會或者那些人的差距、差異,是雨傘革命後衍生出來的路線的不同。可能在雨傘革命的中、後期,本土意識不斷在膨脹,尤其是香港年青人更加傾向於本土意識當中,都會見到雨傘革命之後,各界的大專院校都陸陸續續由以前比較溫和的泛民主派的意識型態,轉變到去本土派的思潮,令本土派與泛民主派的路線的差異更加顯現出來。」

區倬僖又表示,經歷過雨傘運動以及2016年的旺角衝突之後,很多香港人都會覺得,這麼大型的社會運動,或者自己投放了這麼多時間心力,都未能爭取任何改變,甚至現在香港的政制各方面的發展都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的跡象,會令很多香港人變得灰心,他坦言目前學界處於社運低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