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台灣薪水階級失落的20年!

2022-09-19 06:50

? 人氣

還有許多其他機制都會影響到民眾的身心健康,本文以其中的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為例,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攀比之心,人皆有之」。雖然虛榮(vanity)名列天主教的「七宗罪」之一,但攀比並非罪過,如果能夠保持「比下有餘」的心態,則不難度過快樂幸福的人生。問題在於多數人都偏好向上比較,也就是選擇特別優異的對象來比較,於是產生「人比人,氣死人」的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台灣社會資訊閉塞,那麼問題並不嚴重,但實際上台灣不但有眾多新聞媒體,而且還有數不清的社交網站、部落格等等,經常報導或貼出多采多姿的富裕生活點滴。許多研究證實,閱聽消費新聞和瀏覽社交網站之後,經常都會出現自我觀感低落的現象,同時伴隨著挫折感、焦慮、憂鬱等症狀,在情緒不穩定的族群當中,甚至可能衍生自殺意念與行為。

舉例而言,近期有媒體列出半導體業上市公司薪資排行,前24家業者員工平均年薪都是200萬起跳。正如同媒體不斷播出身材纖細苗條的年輕女性畫面,可能讓許多女性對自己的身材產生自卑感,這類高薪的報導可能讓台灣近千萬薪水階級「無顏見江東父老」。

同理,前述的相對剝奪感也可能衍生負面心態,例如可能助長了「天道不公信念(belief in an unjust world)」,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堅信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自己。這種怨天尤人的偏激心態,顯然可能衍生攻擊與暴力等反社會行為。

當然,難以向上流動本身就可能造成治安問題,俗話中的「人無橫財不富」就是針對這點,但在此同時還可能導致當事人很容易受騙。例如,從鴻源投資公司吸金案迄今,台灣不知道出現多少起用高報酬率吸引投資人掏錢的騙局,而東南亞「台豬事件」中那些受到博奕業招募謊言欺騙的民眾,不就是抱著賭一睹的心態,看看是否有機會翻身,不再是這輩子墊底的「下流社會人士」!

看不到問題還是睜眼瞎?

當然,薪資成長涉及許多問題,政府無法直接干預,處理上很困難,但只要有心處理,任何問題都可能獲得某種程度的舒緩或解決。然而,從今年520由閣揆蘇貞昌報出的經濟成績單,到日前央行總裁所說的「穩定、成長的20年」,不難推斷政府或則是根本沒看到實質薪資成長停滯的問題,或則是不想浪費時間精力而故意變成睜眼瞎。

政府的問責(accountability)是對納稅人的義務,否則就變成有權無責的「票選皇帝」了,但是不能用民調中對民選首長滿意度來搪塞,因為研究顯示,不論實際的經濟、治安等狀況為何,只要是自己所支持的政黨執政,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就比較高。以薪資這個主題而言,最起碼的問責是,為何經濟長期持續成長,但民眾的薪資和所得卻不足以安居樂業?

政府有義務回答這個問題,並提出可行的改善對策,而不是拿連續幾年調升基本工資,惠及移工和少數本土受雇者來表彰功勞。

更前瞻的問責範例則是,美國半導體業工程師的平均年薪大約10萬美金,台灣的半導體上市公司不惶多讓,那麼美國餐飲與清潔基層工作人員平均年薪都達到3萬美金左右,工廠作業員平均年薪更達到4萬上下,台灣如何從兩者目前都只有3萬台幣上下,提升到每個月都達到7、8萬的水準呢?

如果提不出可望達成的美好願景和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那麼中央部會相關首長就是有權無責,而且是尸位素餐,拿錢不辦事!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