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台灣薪水階級失落的20年!

2022-09-19 06:50

? 人氣

最後一筆統計是根據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的10分位數,以內插法推估3個年薪級距當中的人數及比例。選擇50和100萬為分界點的原因是,考慮到109年薪資中位數是50.1萬,而在此同時民眾對於「年薪百萬不是夢」這句話已經是耳熟能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表4右下方所示,有48.2%的受雇者年薪不超過50萬,相當於391萬人。這些受雇者若屬單身戶當然尚可,但想要組織一個家庭就會很辛苦,通常必須夫妻都上班,並請託長輩或雇用幫傭來照顧子女並處理部分家務。至於能夠冠上「年薪百萬」的人則只占15.4%,達到120萬的就不到10%了──不難想見,東南亞「台豬事件」中那些「月領10萬起跳」的博奕招募文案,對台灣的「青貧族」有多大的吸引力!

實質薪資成長停滯的負面後果

如果台灣還是一個資訊封閉、生活簡單、只求3餐溫飽的社會,那麼我們不需要太過擔心實質薪資成長停滯衍生的負面後果。正如同被漢人趕到山區的原住民,和被閩南人趕到偏遠地帶的客家人,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或則樂天知命,或則勤儉樸實,日子都可以過得去。

但是正如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多年前的感嘆,台灣民眾早已拋棄以工作為生活重心,勤儉樸實過日子的生活了──用歐美理論來說就是拋棄基督新教工作倫理(protestant work ethic),也就是拋棄「勤有功,嬉無益」的傳統觀念,在渴求「向上移動」,提高生活水準的同時,也要兼顧努力過程當中的生活品質。

然而,大部分受雇者實質薪資成長停滯,而且多數人都處在薪資較低的位置,意味著無法讓日子過得更好,甚至養家活口都有困難。在顧及生活品質,而且養一個孩子長大起碼要花費數百萬之下,最合理的抉擇當然是「不結婚」和「不生小孩」,結果導致台灣的生育率持續多年全球倒數。雖然在馬英九政府時代就將這點視為「國安危機」,但政府迄今仍未能提出有效的對策。

其次,許多人發現無論如何努力工作,都無法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遑論提生自己的社會地位,於是選擇放棄。用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來解釋就是,既然努力無法獲得立即和長遠的成果,那麼為何要持續努力,乾脆打混過日子不是更好?這也就是俗稱的「躺平」,其後果當然是個人與國家社會的「雙輸」。這個問題並沒有明顯的徵兆,因此政府似乎完全無視。

自我和社會評價衍生的身心雙重傷害

再者,許多人渴望向上流動,但受制於實質薪資成長停滯,於是想要藉由兼差、斜槓、創造被動收入等方式來改變命運。不幸的是,多數的兼職都屬於低薪工作,而協槓和創造被動收入則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一般民眾無法複製。在多方努力卻少有成果之下,不但費盡心力卻飽嚐失敗,同時也可能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在心中刻上「無能」的烙印,堪稱是身心雙重傷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