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好感度的歷史性轉變

2018-06-23 06:10

? 人氣

圖 30:台灣人對菲律賓的感覺(2018/6 月)。(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菲律賓符合台灣人想像中的環境骯髒、社會秩序動盪不安、不文明等刻板印象,而台灣人的優越意識,自始自終都夾雜著危機感、焦慮、甚至種族歧視。」(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最關鍵也最受關注的指標,當然是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對中國大陸有好感度的比重為48.8%,首度多於抱持反感的43.9%。這當然是民進黨的警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按民進黨的世界觀來理解,台灣失去國際空間,在各個層面受到強力打壓,邦交國接二連三的斷交,針對性的軍事演習,以及軍機和軍艦時不時的繞台,台灣人是否理應和民進黨政府同心同德,共患難?起碼,在台灣島內應該更為支持民進黨,更加厭惡主張和中國大陸親近的國民黨,但事實卻非如此。民眾對藍綠兩大黨的好感度,始終徘徊20幾%,國民黨甚至在部分民調優於民進黨。

這樣的結果,顯示不僅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府和人民採取差別對待,明確將兩者區分開來處置,一手對民進黨政府示之以威,另一手對台灣百姓示之以惠;更為關鍵的,是台灣人民顯然也對中國大陸明確區分的態度做出理解性的回應。換言之,中國大陸針對台獨的各式威嚇,台灣的老百姓並未如民進黨期待的,被其順利的內化轉化吸收為支持民進黨的力量,而是採袖手旁觀的態度。

圖 17:台灣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感覺-前後兩年的比較(2017 vs. 2018)。(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圖 17:台灣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感覺-前後兩年的比較(2017 vs. 2018)。(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這種袖手旁觀的態度,展現在大陸軍機軍艦繞台時的鎮定自若,也展現在國際空間受到壓縮,乃至台灣喪失邦交國時的冷漠,更展現在台灣青壯年針對中國大陸接連推出的惠台政策的積極響應,乃至於高階人才和青年的大規模西進。

確實,從大陸的電影、電視劇受到台灣人歡迎,再到綜藝節目如中國好聲音,科技產品如OPPO和小米等,乃至消費時越來越多人使用淘寶,年輕人愛玩的抖音,甚至在次文化上,比如電玩世界玩家在遊戲時,台灣人對大陸人的親近感,都已從過去的強烈敵意,出現根本的變化。因而,董事長游盈隆評論好感度的反超為「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現象,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實非言過其實。

兩年多前,隨著民進黨的成功奪權,台獨聲浪乍看空前高漲,一度似乎蔡英文及民進黨口中的「天然獨」現象已然成真。在當時的浪潮中,連國民黨內部都陷入是否應改黨名,去掉中國國民黨的中國二字,以求在台灣的政治環境裡生存下去。一時被視之為不可逆的天然獨浪潮,最終,不免變成派對式的泡沫。

放眼未來,國民黨不僅不再需要煩惱改名的問題,民進黨反而需要調整其兩岸路線和政治主張。否則,民進黨勢必極難贏得2020乃至2024的領導人選舉。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