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權威期刊《中國季刊》總編輯:海外學者越來越難打開中國大門、找到安全的研究環境

2022-09-05 16:00

? 人氣

中國國內的學者和世界各地新崛起的學者在這個領域還不夠顯著,我認為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這個領域研究者的組成會更加多樣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BBC中文:有沒有具體的數字能夠體現這種區別?

普林格爾:就讀者群而言,網站瀏覽量來自美國和英國的最多,接著是中國、香港、德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新加坡和台灣,主要是發達國家或地區。

菲律賓、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開始加入,巴基斯坦也有一小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讀者在增加,這也是件好事。

BBC中文最後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作為世界頂尖期刊的總編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普林格爾:這個工作很辛苦,責任很重,有時候讓我晚上睡不著覺。拒稿看似容易,大多時候我也都會拒稿,但仍舊是一種壓力,其實很難。

壓力來自於要(對稿件)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誤拒能幫我們理解中國的好文章;同時也要保證學術上的卓越和嚴謹。正如你說,我們是國際頂級刊物,我想保持這種頂級,也是一種壓力。壓力還來自於投稿數量。粗略地講,2000年可能收到200篇,現在一年有超過400篇。

劍橋出版社配合審查那件事也給我帶來很大壓力,那次媒體對我這個總編輯也進行了嚴格的調查。有學者建議我們不能再受出版社的壓力。我的觀點是,出版社必須撤回最初的決定,否則我們就換一家出版社。但我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因為這會對期刊本身帶來太大的影響。所以那個時候要想,怎樣讓出版社改變決定,同時又與其保持關係。

還有,我這個崗位必須要抗壓,因為會受到很多批評,在需要的時候要能承認錯誤。要有能力與編委會合作,與執行編輯合作。此外,還要認可學術出版是不斷變化的,目前正朝著資訊開放的方向發展。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個行業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我們都要準備好付出,努力工作,以確保《中國季刊》保持國際領先的地位。

我的總編輯任期還有兩年時間,目前已經開始尋找下一任總編輯。如果有來自全球南方的學者擔任總編輯,那也很好。而且,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的刊物,如果能請來一位華人總編輯,那也不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