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權威期刊《中國季刊》總編輯:海外學者越來越難打開中國大門、找到安全的研究環境

2022-09-05 16:00

? 人氣

從研究者到參與式研究者

BBC中文:《中國季刊》創辦60年來,中國研究領域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普林格爾: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中國學者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有關中國的研究中,並且用英文發表研究成果。

中國先是進入市場化改革,接著與世界經濟接軌,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這期間,研究中國的群體發生了變化——從中國觀察者或研究者,變成了中國參與式研究者。

一方面,研究者不再以外國學者為主。現在有很多中國學者用英文發表研究成果,為全世界的學者提供參考。另一方面,與60年代初《中國季刊》剛創立時相比,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學者也進入中國進行研究,他們有機會接觸中國,參與中國的發展。

與此同時,讀者也改變了。四、五十年前,無論研究者是否來自中國,都是為非常小眾的讀者群體服務。但現在,讀者群也在逐漸擴展。

這些都有很多內部和外部因素驅動。除了剛才提到的中國改革開放,還有全球高等教育在急劇擴張,很多中國學生到海外接受教育,不少是從事中國研究。不僅如此,從1998年開始,中國國內的高等教育也在擴張,英文更廣泛的使用,國內英文學刊的讀者群也隨之增加。

BBC中文:從研究者變成了參與式研究者,兩個概念有什麼不同?哪些方面體現了參與式研究者的特點

普林格爾:60年前,當《中國季刊》剛創辦時,中國內部事務對外部世界直接影響較小。但現在,由於中國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中國內部事務牽動著外部世界。比如說,如果中國國內的學術自由受到限制,可能會影響中國大學與國外大學之間的伙伴關係。

中國正在極力限制學術自由。其實歷史上也曾有過限制,比如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但那時國內的限制對國外大學沒有直接影響,因為很少有中外大學之間的伙伴關係。

但是現在,中國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等幾乎所有領域都與國外大學建立起合作關係。那麼要如何確保中國對學術自由的限制不會影響其他地方的學術自由?

從這個層面來說,學者們不再僅僅是觀察中國,而是直接參與(有關中國的研究),這與以往是不同的。

BBC中文:你認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事中國研究的群體從觀察者變成了參與者?

普林格爾:大概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很難給出確切的時間節點,因為參與的程度不是直線上升的。一段時間進步,一段時間倒退,然後再進步。

但是現在,我們正處於倒退階段。在這個時期,學者很難參與進去,想化解對參與的限制也很難。但我相信,這會再次改變。也許未來5年內不會,10年內不會,但最終會改變。

中國公民社會空間縮小,對相關領域研究限制越來越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