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東南亞「台豬事件」中那些離鄉背井的求職民眾

2022-08-26 06:50

? 人氣

表2呈現了部分行業去年的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過去15年的實質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成長率,以及去年員工人數佔全體勞工(不含軍警公教)的比例。如紅色字體部分所示,不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行業間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差距都達到1倍左右,而實質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成長率那一欄則顯示,除了住宿餐飲業之外,其他行業的實質薪資平均每年成長率都低於1%,部分產業甚至呈現負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表2 過去15年部分產業薪資及其成長率對照(作者提供)
表2 過去15年部分產業薪資及其成長率對照(作者提供)

企業之間的薪資差異無法用單一表格顯示,因此我以薪資最高的上市半導體業110年薪資資料為例,點出部分業者平均年薪的巨大差異。如表3所示,雖然都是半導體業的上市公司,但其非主管職全時員工平均年薪差距可能高達5倍以上。

表3 部分上市半導體業者非主管職全時員工薪資對照(作者提供)
表3 部分上市半導體業者非主管職全時員工薪資對照(作者提供)

個人社經地位的差異同時表現在教育、職業、和所得等方面,同樣無法用單一表格顯示,因此表4分別左側列出教育對家庭所得的影響,右側則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例,指出職業對經常性薪資的影響。不難發現,教育和職業這兩者都會影響到所得或薪資,而且影響巨大。

表4 教育和職業對收入影響:以110年資料為例(作者提供)
表4 教育和職業對收入影響:以110年資料為例(作者提供)

低社經地位者無奈的現實

以上分析扼要簡化為3點。其一,對薪水階級而言,過去這段期間堪稱是「失落的15年」,雖然經濟持續成長,人均GDP甚至進入高所得國家的中段班,但以經常性薪資或家庭可支配所得而言,大致上是處於停滯狀態。

其二,各個行業、企業、和職業之間薪資差異很大,因此政府公布的整體和行業別平均薪資或所得資料,對個人或家庭的參考價值仍相當有限,當事人必須進一步搜尋更詳盡的訊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於個人受制於教育、能力、興趣、乃至於地理區域等因素,通常很難突破轉換行業或職業所面臨的障礙,因此即使得知某個行業、企業、或職業求才孔急且待遇優渥,也未必能夠掌握這類「良禽擇木而棲」的機會。

最後這個問題對低社經地位者尤其重要。試想,欠缺適當的教育,沒有亮眼的職場經歷,即使進入半導體業又如何?通常就是擔任表4右下方的服務/銷售人員、操作組裝人員、或基層技術/勞力工等相對低薪的工作,能夠實現浴火重生,轉型成為「電子新貴」的夢想嗎?

讓年輕人無望而躺平的房價

如果只是薪資或可支配所得偏低,那麼還可以效法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勤儉精神,或遵循基督新教工作倫理(Protestant work ethic)當中努力工作並減少遊樂的教條,一輩子過著勤勞但清苦的生活。然而,即使不考慮自己和子女的社交生活,除非你已經完全擁有一間住宅,否則這個抉擇在台灣就行不通。

根據台灣房市歷史最悠久,以純住宅成屋為對象的信義房價指數,從96年到110年,台灣房價平均上漲了146%,相當於平均每年上漲6.18%。對照表1可知,台灣房價上漲速度遠高於經濟成長率(包括未經物價調整的名目經濟成長率),遑論遠遠落後於經濟成長的薪資與所得成長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