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對稱戰略應對美中競爭:《長期博弈》選摘(4)

2022-09-03 05:10

? 人氣

那麼,和平時期的秩序競爭是什麼樣貌呢? 前面的章節已經指出,第一章也詳細討論過,如果霸權國家在秩序中的地位來自強制力、共識、正當性等「控制型態」,那麼針對秩序的競爭就會圍繞著強化與弱化這些控制型態的作為而展開。因此,本書主要關注中國這類新興強權國家,可能藉由兩種廣泛戰略,以不開戰的方式和平取代美國等霸權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種戰略是削弱霸權國家對控制型態的運用,特別是針對新興強權的控制型態;畢竟一個新興強權如果仍大幅受制於霸權國家,是無法取代這個霸權國家的。第二種戰略則是建立對他國的控制型態,並奠定共識交易與正當性的基礎;一個新興強權若無法限制他國的自主性,或利用共識交易與正當性吸引他國,藉此確保他國遵從自己的偏好,那就不可能成為霸權國家。削弱戰略通常用於建立戰略之前,並且兩者通常都先在區域實施,之後再實施於全球層面。本書已說明,中國以這兩種戰略作為提升地位的手段—在區域和全球層面挑戰美國秩序,同時為自身的秩序奠定基礎。

牽涉到何種風險?

秩序競爭涉及的風險有哪些? 美國經常未能充分審視自己主導的秩序,許多美國人並不研究奠定霸權的基礎,以為國際體系的諸多特徵是理所當然,而非來自美國的實力。例如,他們認為各國應普遍採行民主體制,不應從事種族滅絕、核擴散、領土征服、使用生化武器,或各種不加掩飾的非自由行為(相對於至少在理論上披著正當性外衣的非自由行為)。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美國主導的秩序中,若從事上述行為是要付出代價的,雖然華府自己也未能完美遵守或捍衛這些規範。在許多情況下,美國能得到盟國與夥伴的遵從,是因為秩序由它主導;美國在海外廣設軍事基地,或美元作為準備貨幣,都廣為世人接受且相對沒有爭議,也是因為美國主導了秩序。

這是中國等非自由國家不敢或忘的實情。中國數十年來不斷撰文,指國際體系懷有自由主義偏見,也批評美國霸權的各種基本面向。中國不僅不滿國際體系假設美國具有結構性優勢,也提出種種詰問,質疑這些優勢從何而來;中國也試圖建構自己的秩序,想依照自己的偏好重新形塑國際體系。

*作者杜如松(Rush Doshi),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中國事務主任,是拜登政府中研擬中國政策的首要幕僚,同時也是「布魯金斯中國戰略倡議」(Brookings China Strategy Initiative)的創立主任,以及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研究中心」(Yale’s Paul Tsai China Center)研究員。過去他曾任職於拜登與柯林頓政府的亞洲政策工作小組。本文選自作者著作《長期博弈:中國削弱美國、建立全球霸權的大戰略》(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