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樸觀點:台灣學術淪理淪喪非一日之寒

2022-07-29 06:30

? 人氣

勒内·托姆不愧是數學家,他用用一張有「拓撲」學含義的、有折疊的紙為大家成功的洗腦。我們可以把突變行為想象成一張有折疊的紙。被折疊的「陰影面」使一張原先光滑的紙分成三個部分:A連續的變化區(a、b、c、d);B上頁面;C下頁面。整張紙的投影在圖的底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突變理論(作者提供)
突變理論(作者提供)

一隻沒有受到外界刺激的正常的狗,很可能因內在憤怒而向大狗進攻,也可能相反因內在的恐懼而逃跑。這種行為是光滑的a、b、c、d或相反的d、c、b、a。可是如果因為外部刺激其憤怒(X軸)或恐懼(Y軸)落在雙吸引子區間,狗的行為(Z軸)是不光滑不穩定的,很可能由上頁面的進攻意外的跳到下頁面的退卻;或相反由下頁面的退卻意外的跳到上頁面的進攻。

《「古巴飛彈危機」驚爆13天》是另一個非連續變化的真實故事,1962一架美國U-2偵察機飛臨古巴高空,發現蘇聯總理赫魯雪夫居然將蘇聯SS-4中程與長程核子彈道飛彈基地設備運往古巴。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召集幕僚與國安專家,一場核戰爭即將來臨,誰也想不到一夜之間赫魯雪夫悄悄地撤走蘇聯飛彈。儘管只有13天,卻被稱為人類近代史上最驚險的一次「核戰爭擦身而過」。

利用上面的突變原理,我們可以發現決定戰爭的兩個相互獨立的因素為:戰爭的代價和戰爭的成本,如果戰爭的代價單因素的增長,戰爭避免的可能性很高;如果戰爭的成本單因素的減少,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增加。如果戰爭的代價和戰爭成本同時增加,一個偶然的因素看似必然的戰爭突然消失。戰爭控制空間的數據分佈見下圖。

戰爭控制空間的數據分佈(作者提供)
戰爭控制空間的數據分佈(作者提供)

解決台灣學術倫理不是依靠「工具」而是「人文」和「人性」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WWDC上發表演說(圖片來源:APPLE官網)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圖片來源:APPLE官網)

蘋果公司CEO幾年前在MIT對畢業生演講,庫克認為,科技本身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甚至會演變成為問題的一部分。只有將科技與人文和人性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正向的結果。「如果科技走入黑暗角落的時候,人類就是照亮黑暗的蠟燭,讓我們看清自己身處何方以及前面的危險。」

台灣學術倫理的淪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絕非任何政治工具和技術工具所能解決,而是人文和人性的喚醒過程,台灣社會早以為政治所迷惑!這些年來台大法律學教授陳志龍一再發起活動、講座,希望能夠打破台灣累積多年的「醬缸文化」。「我不要錢,所以不怕說真話,」他出書「是誰掏空台灣」沒人敢寫序。

庫克說:「當科技走入黑暗角落時,人性是照亮黑暗的蠟燭。只有科技,遠遠不夠。無論你們會做什麼,無論蘋果在做什麼,我們永遠無法捨棄人性,這是一份承諾。」而機器能取代許多技術性工作,不管是基層的操作員,還是數據分析等高端職務,但是機器永遠取代不了人性,取代不了人文價值。無論「論文比對系統」這種新工具如何強大,但操作是人,機器永遠無法取代人性!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作者為系統動力學退休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