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前美防長建議「全民皆兵」,台灣不如加強形塑「敵我意識」!

2022-07-23 07:10

? 人氣

該專訪報導,李喜明認為,台灣應取代傳統武器如戰機、坦克車及戰艦,優先取得具有成本效應的較划算且中方更難摧毀的武器,並應仿效烏克蘭,設立常備全志願的民防部隊「台灣國土防衛軍」;台灣國土防衛軍不是游擊戰,是要告訴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使你能打敗我們空軍和我們海軍,即使你能成功登陸台灣領土,你仍然無法佔領和控制台灣,因為人民準備好防衛。故不要想侵略(台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即將於7月1日屆齡退伍,總統蔡英文今(26)天上午在總統府內主持授勳典禮,李喜明的家人都到場。(總統府提供)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屆齡退伍時,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內主持授勳典禮,李喜明的家人都到場。(總統府提供)

政治意識形態和民族認同的混淆必然影響保衛的意願

李喜明帶點憂鬱的態度表示:「政治意識形態和民族認同的差異也會影響保衛的意願,」他說「國內的政治分歧正在削弱我們抵禦北京侵略的國家意志和能力。」

訪談中,當被問及如果台灣發生入侵美國是否會派兵到台灣時,李喜明拒絕推測,「我不是算命的,」他補充說,「如果符合其國家利益,華盛頓會出手相救。」所以「答案是台灣將其安全與美國利益結合起來——如何做到這一點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在自由、正義、人權等問題上,但台灣也需要表現出自衛的意願。」

李喜明對訪問者強調說:

台北和華盛頓需要一個軍事合作戰略;一個選擇是台灣專注於近距離防禦,美國專注於遠程戰鬥。

要討論台灣當前的戰略部署和國防建軍計畫,避不可免地要優先討論到陸權和海權兩類迥異的思維之本質差異衝突。

參考最新出版的《安倍晉三大戰略》一書所探討的,安倍戰略的海權思想,日本雖然仍將大陸國家(中國、俄羅斯)視為假想敵,但已捨棄過往的陸地競逐模式,反過來更著重在海洋防線的鞏固以及與國際盟邦的連結。因此,日本如何回應中國的挑戰,並重建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便是安倍戰略在實踐中的最重要環節。是故,為了實現日本基於海權思維所擬定的海洋戰略目標,安倍才會馬不停蹄地奔走於各國推動各種外交行動,如第一次任期的「四方安全對話」及「自由與繁榮之弧」,第二次任期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積極尋求具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重要國家之合作。

台灣亟應捨棄「陸權思維」,換裝全新「海權思維」

陸權信奉者通常都很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就像現在正在進行中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中那樣,雙方惟恐自己戰線被突破或被繞過被包圍,而觀戰者或戰事評論員也總愛以哪一方攻城掠地或死守陣地乃至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為觀察焦點。

相異其趣的,海權思維的核心關鍵,並非去爭奪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考慮如何「徹底殲滅敵軍有生力量」藉以維護商業航道的安全暢通為主要依歸,用最簡單的說法,我只要把你的後勤補給線和個戰場指揮系統整鍋端掉,敵方就會自陷癱瘓狀態。

所以,當中共仍然以老舊的陸權思維要橫行海上,不斷採用騷擾台灣或騷擾日本時,就已暴露其大陸軍的「寸土必爭」之戰略指導引子。

台灣如果能完全掙脫由國民黨軍隊自中國撤退過來的「大陸軍」思想,徹底洗心革面地換裝成「海權思維」,對於抗中的整體戰略圖像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景觀。

我認為,這才會是討論「兵役該延長多久」還更嚴肅更急迫的軍改工程。

*作者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為網路媒體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