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將國家封鎖在一個巨大的防疫泡泡!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對習近平造成危險

2022-07-11 08:10

? 人氣

幾個月前,這個狀況要更糟糕得多。尤其令人擔心的是長者。在香港,大部分死亡病例都是長者和未接種疫苗人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4月上海爆發疫情時,市政官員表示,60歲以上人士只有38%接種了三劑疫苗,80歲以上只有15%接種了頭兩針。

在全國,80歲以上只有19.7%接種了加強針。

為什麼不願接種?對於中國的很多人來說,政府在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毒株出現之前對於新冠病毒的成功控制,好像降低了對接種疫苗的緊迫性。

官員一直將新冠疫情描述成一個國外的問題,歸咎外國旅客將病毒帶入中國,而這種觀念扎下了根。

人們也向BBC表示,一些醫生曾向那些患有基礎病的人士警告疫苗的相關危險性——而不是警告不接種疫苗的危險,特別對於長者和高危人群的危險性。

BBC在北京一個公園裏訪問的一些退休人士表示,他們不是很擔心病毒。

「我不擔心新冠。小心一點,戴口罩就是了,」一名85歲的女士告訴我們。她說,她和丈夫在那一天早上剛剛接種了一針。

旁邊一個男人說:「北京的疫情管控很好。北京人,中國人,聽政府的。跟外國那些人不一樣,叫我們留在家,我們就留在家。」

不過,北京還沒有像上海、武漢、西安、吉林等等地方一樣經歷過人們被限制在家中的全面封鎖。

首都的人們常常將中國的經驗與他們所認為的外國相比較。政府控制的媒體大量報道其他國家的新冠疫情,但是對於上海封鎖令之下居民遭受糧食短缺的混亂和艱難狀況,報道的凖確程度卻低得多。

於是,為什麼習近平的政府沒有更賣力推行疫苗接種?旅行須核酸檢測——但為什麼不要求疫苗接種紀錄?中國的好幾個國際企業組織均呼籲,將檢測和隔離的大量資源分一些去更積極地推行長期疫苗計劃。

本周,北京市政府宣佈了一項變動:進入電影院、健身房、網吧、圖書館、博物館和其他娛樂場所須出示疫苗證明。

但是,疫苗只不過是問題的一部分。

「清零」變成了一項政治挑戰

問題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似乎是來自於官員對於黨的宣傳太有信心。

政府代表人員曾公開嘲笑其他國家放開封鎖的舉措。他們聲稱,中國不會這樣做。

6月,習近平到訪了武漢,全球大流行最先出現的地方。官方媒體稱,他強調「動態清零」政策的價值,並要求當地人,政府會以人民的生命安全為優先。他還被引述說,如果中國轉向「集體免疫」政策,後果將不堪設想。

儘管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已經顯示了,這種病毒是如何不可阻擋,但是中國最高層所運用的話術仍然集中於「戰勝」病毒和「打贏疫情防護保衛戰」。

結果,這裏的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夠努力,病毒就能夠被清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