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川觀點:埃及艷后,一種美麗而錯誤的稱呼

2022-07-10 07:00

? 人氣

安東尼集結大軍由埃及到希臘西部海岸,預備攻擊在羅馬的屋大維勢力,屋大維亦親自出兵到希臘,在戰爭準備上安東尼略勝一籌,加上其是沙場老將,而屋大維還未指揮過大兵團作戰。屋大維非常聰明,將羅馬的內戰轉為羅馬對埃及的戰爭,即其征討的對象是克麗奧佩脫拉。此戰略宣傳成功了,因此在雙方緊張動員對戰中,一大堆安東尼的親信反叛投到屋大維的陣營,等到真正打戰時,安東尼的部隊已軍心煥散,因而連吃敗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0617-安東尼和埃及艷后。(取自維基百科)
安東尼逃回埃及後自盡,而克麗奧佩脫拉亦在得知,自己將被如戰犯般,帶去羅馬遊街示眾後,以毒蛇咬身自殺。(取自維基百科)

最後一次在希臘亞克興港的突圍中,安東尼的大船艦紛紛著火。此時在遠遠觀戰的60艘埃及戰艦,卻靜悄悄地穿過海上的戰場駛回埃及。而安東尼的主艦著火,在危急中,安東尼跳上一艘救生船亦逃回埃及。之後安東尼自盡,而克麗奧佩脫拉亦在得知,自己將被如戰犯般,帶去羅馬遊街示眾後,以毒蛇咬身自殺。屋大維在羅馬就大力宣傳安東尼看到女法老離去,就棄自身的部隊於不顧。而克麗奧佩脫拉看局面不好,亦只顧埃及的利益丟棄安東尼。

基本上戰場上千鈞一髪,安東尼只是為保命而跳船而已,但克麗奧佩脫拉帶艦隊離開的場景,卻讓很多歴史學家猜測各種原因,有人認為縱使投入埃及艦隊也不會贏,有人認為女法老想要舊技重施引誘屋大維。本文想提出另一觀點,即法老王體制的文化衝突,才是其中的關鍵要素。在這之前,得先來介紹一下埃及文化滅絕的歴史長河。

從古至今,未代皇帝或國王,沒人能像克麗奧佩脫拉七世那樣,能掀起新興強權羅馬那麼大的風暴,若是安東尼真的擊敗屋大維,那麼整部的西方史,幾乎要重頭改寫,也許科學革命會提早1000年在羅馬或亞歷山卓港發生。而羅馬內戰的結果,卻導致整個埃及文化,如風一樣消逝。而用埃及艷后這種稱號,實無法反應當時歷史的實境,那是一位女法老王的呼風喚雨,而非艷后所能形容。王中之王,才是其中的真貌。

自從埃及托勒密王朝被羅馬併吞後,不久就引入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埃及文已隨法老王體制的消失而逝亡。埃及人的口語已轉用希臘文來拼音。到西元7世紀,穆斯林占領埃及後,統治集團全面推行阿拉伯文,大部分的埃及人在1000多年穆斯林教化後,已不會古埃及的口語,只有在少數東正教教徒使用的科普特語,仍存有古埃及的拼音之希臘字母。

19世紀古埃及文的破解,法國的商博良,就是精通科普語的發音及文法,才從石碑中破解古埃的文的聖書及俗體字,而其辨認出的第一個名詞就是:托勒密。值得注意的本文所提的托勒密十二世、十四世,或克麗奧佩脫拉六世、七世,都是日後歷史學家為方便分辨身分而外加入的幾世幾世,那個世代人的稱呼的名號,如托勒密.凱撒,而非托勒密十五世。作為本文的結尾,我們要來回答希臘悲劇的起源何在,以及其文本及歴史過程的關係,由此解開歴史和神話性人物的某些心結。

*作者為成大講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