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烏克蘭》1300萬人流離失所 他們卻重回被炸成廢墟的家:不回來能去哪?

2022-06-14 09:17

? 人氣

俄烏戰爭未歇,超過千萬人流離失所,即使政府已展開修復工程,不少地區的居民仍得暫時自力救濟,過著原始的生活。圖為62歲烏籍婦女Maria在屋內克難著點著露營燈。(Daniel S. Y. Ceng攝)

俄烏戰爭未歇,超過千萬人流離失所,即使政府已展開修復工程,不少地區的居民仍得暫時自力救濟,過著原始的生活。圖為62歲烏籍婦女Maria在屋內克難著點著露營燈。(Daniel S. Y. Ceng攝)

雙手提著笨重水瓶,披著汗水,走回基輔市郊殘破的家,亮起昏暗房間裏的希望之燈。在3個多月前,62歲烏籍婦女Maria又怎會想到,因為俄國入侵,生活變得辛酸並回到原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莫斯科入侵烏克蘭100多天,戰事在各地,尤其是北頓內次克等東部地區與城市持續,似乎進入膠著狀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近日更呼籲西方社會做好準備,稱這場戰役將會是一場消耗戰。

但是,不少早期逃亡至其他城市或歐盟國家的烏克蘭人,最近陸續回到基輔等較安全的地區。聯合國難民署統計顯示,截至6月7日,已約有230萬名人士返回烏克蘭,人數自2月底至今,呈現緩升趨勢。

剛返回基輔市郊布查區(Bucha Raion)戈連卡村(Horenka)不久的Maria,正是歸家心切群眾的其中一人。

俄軍轟炸留下斷垣殘壁 「但這裡是我們的家」

6月8日,Maria悠閒地坐在外牆布滿密密麻麻彈孔的家外面,抱著幾隻小狗,說著烏俄兩語,以電話與朋友暢談瑣事。約10公尺外,一堆又一堆的建築殘骸、扭曲支架與生鏽鐵皮,也形影不離地伴隨著她。

不遠處外,則有一座幾乎被導彈完全剷平的大型工廠。經過的居民會停下腳步,或是駛過此處的司機,會瞬間減速,凝望或回望奇形怪狀的瓦礫。此情此景,為傷痕累累、但依然堅守信念、抵抗外敵的烏克蘭,作了最貼切的詮釋。

20220611-基輔市郊布查區(Bucha Raion)戈連卡村(Horenka)滿是俄軍轟炸過的斷垣殘壁。(Daniel S. Y. Ceng攝)
基輔市郊區的戈連卡村(Horenka)滿是俄軍轟炸過的斷垣殘壁。(Daniel S. Y. Ceng攝)

忘不了的,年月也不會蠶食。當Maria指向藍天白雲時,她依然清晰憶起入侵初期的恐怖景象:「3月4日,很多戰機在頭頂低空飛過,很低、很低,隨後就往這裏投放炸彈,一直轟炸;3月6日,戰機再次飛過,我們決定逃離到安全地方。」

「你看,對面那堆殘骸,本來是我們的雜物艙,但現在已經被徹底炸毀了。但這裡是我們的家,如果不回來,我們能去哪裡?」她說道。

基輔周邊400棟大樓嚴重毀損 偏遠居民深受影響

事實上,基輔市郊包括布查的多個村落與小區,自3月初起慘遭砲擊,俄軍部隊亦武力占領當地,四處侵略民宅與財產,大肆破壞水、電與網路等基礎建設,直至烏軍在3月底極力反擊,才重奪掌控權。

官方數據統計,首都周邊將近400棟大樓、公共設施與機構被嚴重損壞,其中包括290棟住宅。

儘管當地政府已逐漸恢復部分郊區的用水、電力供應與基本交通設施,近日亦宣布將斥資展開大型修復工程。但俄軍猛攻後的餘波,仍為Maria等住在偏僻地點的個體戶,留下深遠影響。

20220611-義工在博羅江卡清理瓦礫,協助居民重返家園和正常生活。義工在博羅江卡清理瓦礫。(Daniel S. Y. Ceng攝)
烏克蘭政府展開大型修復工程,但不少地區居民仍深受影響。圖為義工在博羅江卡清理瓦礫。(Daniel S. Y. Ceng攝)

沒水缺電成戰後孤兒 居民自嘲:我們可是生活在原始世界裡的

步入雜物四散的房屋,爬上吱吱響的木製樓梯,Maria帶記者參觀她與丈夫的睡房,這裏伸手不見五指、侷促與悶熱,連接隔壁的開放式廚房。但幾步之隔,一面木製牆體上,一絲絲陽光穿過一個個小洞,但這並非通風設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