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掛牌、台灣減資,鴻海股東喜、台灣經濟憂

2018-06-05 07:30

? 人氣

如果再從「實務面」看,又有更多讓人憂心之處。那些辦現金減資的企業 基本上都還算是優質企業,拿得出幾十甚至上百億元的現金還股東;而這些企業多半也有不少海外投資。國內投資機會有限,讓大股東看淡,但海外未必如此;減資讓大股東取回資金,未來的海外投資可更靈活、更有籌碼,特別是兩岸投資問題與干擾不斷時,這一作法有其實質效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台股的企業現金減資潮不是始於今日,十多年前就已曾出現過;當時最著名的是晶圓雙雄之一的聯電,一口氣減資3成,減資及退給股東574億元,其它電信三雄也曾跟進辦現金減資,規模動輒百億元左右;其它科技企業,包括光寶、瑞昱都曾減資3-5成。更別提現金減資的始祖晶華,在2002年就現金減資5成,讓股價從13元漲到41元;2006年再度現金減資72.17%,讓股價從80元衝高破百元, 2年後還登上738元,成為傳產股王的傳奇。

不過,屬成熟產業、成長性與爆發力原本就低的電信業減資,跟鴻海這家永遠處於強勢擴張、到處不斷投資的公司要減資,是不能、亦不該等同而語。鴻海在中國、美國,甚至其它國家仍有龐大的投資計劃,減資是在在台灣再無投資機會,因此在台灣這個低本益比國家「退錢」,新的投資就到其它國家、籌資掛牌當然也是到高本益比國家─如中國、美國。

對照鴻海在台灣減資的同時,子公司就要在上海A股掛牌,市場預期子公司掛牌後市值有望超越母公司,就可看清楚其中的考量與玄機了。而且,這種分拆或讓子公司在中國掛牌的作法,似乎已隱然成為潮流,金管會日前才透露,已有16家上市櫃公司子公司有意到中國掛牌上市

這2年的台股現金減資潮,連鴻海也加入減資,而有意赴海外─主要是中國─上市者則日增。顯然企業對台灣的投資環境、未來前景看淡所致;政府是該想清楚:到底怎麼回事?當然,還有:怎麼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