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輝觀點:蔣中正總統與胡璉將軍

2022-06-12 07:10

? 人氣

蔣中正總統(見圖)於1949年1月下野前,他授權胡璉重建12兵團,國防部給他一張空頭支票,指定由浙、閩兩省各徵新兵3萬人,江西1萬5千人。(圖/維基百科)

蔣中正總統(見圖)於1949年1月下野前,他授權胡璉重建12兵團,國防部給他一張空頭支票,指定由浙、閩兩省各徵新兵3萬人,江西1萬5千人。(圖/維基百科)

《蔣總統胡璉將軍八二三手札》,序言由已故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及前總統府資政胡為真撰寫;導讀由軍史作家張友驊執筆,張友驊先生除了寫長篇導讀之外,另外出版《刀鋒戰將胡璉》,並且在YouTube主持【張友驊談兩蔣時代國軍將領】100多集,是典型的「歷來治史者都只論及將相王侯的豐功偉業」。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黎民百姓被挾迫上戰場,或為王師?或為流寇?完全不是自己所能決擇,國共內戰也是這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胡璉在江西和廣東境內徵兵的實況

蔣中正總統於1949年1月下野前,他授權胡璉重建12兵團,國防部給他一張空頭支票,指定由浙、閩兩省各徵新兵3萬人,江西1萬5千人。

但浙、閩兩省後來都不買帳,唯獨江西省主席方天正是抗戰時石牌之役與胡璉一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的老長官,因此放任他在省內展開搶壯丁的行動,最後在廣東省抓壯丁,以「搶救青年」為名,在撤離潮汕前,見到青少年就抓來當兵。於10月間居然從大陸帶出了10萬大軍。

劉文孝在2021年11月17日臉書貼文:看完新出版的兩本胡璉專書後,想起書架上還有一本拿到手12年卻還沒翻過的《時代見證》。這次有空翻開李先生的大作,才瞭解那是胡璉在江西和廣東境內徵兵的實況,內容看得瞠目結舌。 [註1:筆者在《東森新聞雲》發表〈你有所不知道的故事--胡璉在江西和廣東境內徵兵的實況〉,文中敘述胡璉部隊違法抓兵及槍殺逃兵的殘酷手段;古寧頭戰爭後剋扣士兵薪水的事實,經張友驊先生公開證實。]

《時代見證》作者李隆昌是在江西省「一甲一兵」徵集的新兵,屬陸軍第118師,對於當時制裁逃兵的凶殘手段,所作紀實的描寫,足以證明這個師的凶殘本質。第118師的軍紀敗壞,胡璉將軍早就知道,卻無能改善,曾建元〈胡璉與怒潮的浮光掠影〉指出:「7月22日胡璉嚴詞申斥沿途拉伕抓兵,第118師李樹蘭部為駑駘劣騎」,但古寧頭戰役該師作戰有功,獲頒榮譽虎旗,師長李樹蘭上校晉陞少將,歷史只刪節了一點,犯罪就變成豐功偉業了。

胡璉將軍。(取自維基百科)
胡璉。(取自維基百科)

古寧頭大捷

1949年10月25日的古寧頭大捷距今已歷73載,與大陸的三大戰役相比,這場戰爭只能算是一場小衝突,因為國軍連年戰敗,為了鼓舞士氣,遂稱之為「古寧頭大捷」。在古寧頭戰役的文獻中,胡璉獲得極高的評價,這場戰役的勝利幾乎成了他個人的功勞。難道是這樣嗎?

胡璉將軍於1949年10月初赴台,奉命接任防守金門,於10月24日由基隆乘船赴金門島,25日夜停泊金門外海,耳聞砲聲,但不知共軍已登陸金門發生戰爭, 26日上午10時胡璉在水頭登岸,11時胡璉抵達戰場,未及交接防守任務,立即加入戰爭序列,指揮作戰。

古寧頭戰役起於10月24日深夜,25日整天雙方發生激戰,當胡璉26日中午抵達戰場的時候,兩軍早已分出勝負。26日傍晚時,解放軍彈藥用盡,倖存的共軍退到海灘,隨即被國軍團團包圍。10月27日清晨,殘餘解放軍投降,戰役結束。

金門島原來沒有守軍,1949年8月李良榮第22兵團進駐,配屬孫立人派遣的青年軍第201師兩個團及戰車第3團(欠1營),擔任金門防務,總兵力約1萬人,於10月13日得到胡璉部隊第18軍高魁元軍長率第118師支援,後於10月24日得到劉雲瀚第19軍第14師、第18師支援,總兵力約3萬人。

孫立人(圖/維基百科)
孫立人(圖/維基百科)

古寧頭大捷,陸軍第118師被稱為國軍中之「虎軍」,這個師在大陸敗退經過廣東省時,扛著「洪都支隊」大旗,招搖過市,到處抓兵拉伕,搜刮糧食。9月初,該師經過劉錫輝老家時,丟擲手榴彈入其家門前池塘炸魚,他父親劉展文出聲抗議,竟當場被槍殺,加害者已無可追查,師長李樹蘭是當時部隊指揮官,但古寧頭戰役該師作戰有功,獲頒榮譽虎旗,師長李樹蘭上校晉陞少將,歷史只刪節了一點,犯罪就真的變成偉業了!

第14師41、42兩個團在10月24日下午抵達金門島時,古寧頭戰爭尚未開始。第14師乃是新組成的部隊,武器與彈藥不足,新兵尚未領到軍衣,仍穿民服,毫無訓練,剛從乘船登岸,古寧頭戰爭爆發,立即趕赴戰場,應該也是敗退路上被拉的民伕。

根據當年第14師師長羅錫疇回憶錄《烽煙萬里浮生夢》,文中與劉雲瀚軍長對話頗具意義。羅師長說:「剛徵召的3000新兵」尚未訓練,而且全師的武器,只要1500人就拿得光光的,徒手跑上去,徒然是挨敵人的槍砲,又有什麼用。」劉軍長又說:「人多勢眾,可壯聲威。」羅師長說:「敵人不是紙老虎,不是人多即可嚇得到的,且傷亡過大,補充更為困難。古寧頭之戰,國軍陣亡人員最高階級為第14師42團代理團長李光前,陣亡後追晉為上校。戰後被西埔頭村民尊為守護神,追諡為將軍,在他陣亡處興建「李光前將軍廟」奉祀。

羅錫疇是曾任馬英九政府法務部長羅瑩雪的父親,擔任14師師長時曾非法抓3000新兵,就是破裂了3000家庭。1992年,羅錫疇慨捐美金5萬為其故鄉雙峰一中修建思源圖書館一座,但可曾關注過他下令抓的3000新兵否?

鄧鴻源教授<投書:古寧頭戰役只刪一點 犯罪就變成偉業>( 2021年11月15日)指出:。

當年能夠戰勝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孫立人增援的201師兩個團約八千人,二是以日本退將根本博為首所組成的白團在幕後幫金門司令湯恩伯戰術指導,否則單靠湯恩伯這個在大陸一路敗逃的膿包將領,與胡璉等殘兵敗將,會打贏中共才怪。

可見古寧頭戰役之功,主要是孫立人的201師與根本博為首的日本白團所建立的。國民黨不要再造神說是胡璉的功勞。老蔣的功勞只是聘請根本博等人,他們是看在老蔣對日本以德報怨的恩情上。[註2]

金門王與新兵

古寧頭戰役後,胡璉將軍成了金門王。利用幾乎無償的龐大新兵,從事建設金門島:從廣東省興寧縣「徵收」來的興華客運車隊,行駛在新建的中央公路上,車廂旁側的標誌都沒有改變;採集山上豐富的鋁礦,賣給台灣鋁業公司;擁有兩條商船經營金門香港之間航運。在金門城開設粵華合作社;發行限制金門專用的新台幣;專案賠償因初到金門島期間,為構築碉堡工事而被強拆的民房損失;廣植樹木,修建水庫;甚至在八二三炮戰前一年,每一個師及軍砲兵指揮部,各興建一座國民學校;將中央公路舖設混凝土水泥路面;凡此種種,都讓金門居民懷念金門王,但有人會懷念那些幾乎無償的新兵嗎?蓋筆者當兵初期沒有領過薪水,不知道被誰污掉了。

當年軍隊有「吃空缺」的陋規,後來靠軍人身分補給證核實補給才消除此弊端。最初,士兵沒有軍餉,大概半年之後,筆者才領到伍角銀元1枚,出公差到九宮碼頭扛麵粉袋時,換得一個蚵仔煎餅,那是人生的第一次薪金所得,至今記憶猶新。此後未再見到銀元,每人每月給兩包香煙,直至金門島成立粵華合作社時,才每人每月領到限金門通用的新台幣3元。

張友驊先生的YouTube頻道《張友驊談兩蔣時代國軍將領》第4集中「胡璉在金門,靠2艘船養活金門」。筆者留言:「陸軍14師的新兵從當兵開始就沒有薪水,戰後移防到小金門,大約半年後才發1個50分的銀元1枚,後來就沒有再發銀元,每人每月發兩包香菸,一直到金門粵華合作社發行限金門通用的新台幣,才每人每月有薪水新台幣3元。那兩艘船是大陸撤退時強徵到金門的商船,行駛金門、香港之間。」

張友驊先生回覆:「唉,對的。胡璉談到這個歷程,很辛酸,當年靠薪俸當周轉金,不發士兵薪俸,最後金門堅守不撤,胡璉截留登陸艇當商船,靠盜賣民生物資做香港生意走公才打開困局,我在書中都有寫,謝謝提供資料。」

張友驊先生指出:「1950年7月,士兵領到5角銀元是黃維兵團的錢」。筆者提出質疑:「黃維兵團1948年被殲滅,似乎不可能留下什麼資源,何況我是在1950年7月領到1枚5角銀元,想像中與黃維兵團毫無關係。謝謝您!」

張友驊先生回覆:「黃維馳援,將軍費存於上海銀行,沒想到兵敗太快沒動到這筆錢,胡璉逃脫透過何應欽將這筆錢領出,爾後胡為何會照顧67軍劉廉一,原因在此。劉是何辦公室主任,何托胡照顧,12兵團3個軍變2個軍,胡不動劉,與次有關。胡璉所說,與金門憶舊一書所寫,還有黃維在台家屬向胡追討黃維銀元綜合各家資料整理而成,我在《刀鋒戰將》一書都有詳述,因為從江西,潮州到金門,胡璉靠這比血淚錢渡過難關,而國防部的錢當時轉發到台北,是否再轉金門待查。」

當年駐防金門團長以上軍官,其眷屬可以到金門「眷探」,返台時攜帶毛線球是流行的伴手禮,價格差異頗大,遂有金門香港之間「走私」之批評,辯為「走公」,和現在總統專機出訪,「走私」香煙變成「超買」,如出一轍。

【張友驊談兩蔣時代國軍將領】各集中,筆者僅觀看了前面幾集,後來覺得張先生有意抬舉胡璉,壓低蔣總統職權的疑慮,而自己所知有限,遂停止觀賞。

八二三砲戰的主戰埸在北京

金門八二三砲戰時,韓元輝在小金門擔任第九師副師長(郝柏村任師長),筆者在大金門第619砲兵營第三連任中尉軍官職。韓元輝於2000年出版《金門四十四天的台海戰役》,是砲戰中的第一手資料,相當珍貴。

韓元輝《金門四十四天的台海戰役》摘述如下:

1949年中共席捲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10月25日金門島古寧頭戰爭,共軍全部覆沒,首嚐敗績。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此後大陸沿海地區各小島,國共雙方時有衝突。

1954年93砲戰。12月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兩岸分治局勢抵定。

1955年1月18日,中共攻佔一江山小島,1月28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台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得緊急用兵協防台灣。

1956年周恩來提出「局部和平」解放台灣。

1957年毛澤東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大煉鋼鐵,把全國搞得天翻地覆。

1958年4月中共北戴河會議中決議砲擊金門。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發生政變,美軍登陸黎巴嫩,英軍登陸約旦,毛澤東為了支援中東人民的鬥爭,發動大規模砲擊金門,擺出解放金門和台灣的姿態,並藉此考驗《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人涉入的深度。八二三砲戰期間,中共和美國各有盤算,甚至於蘇俄都出來虛聲恫嚇。

艾森豪總統於9月12日發表重要聲明,進一步表示協防金門的決心,但並沒有放棄華沙會談的希望。9月15日華沙會談在聯合國大會開會前24小時前開始,中共的談談打打終於發揮作用,但暫未取得聯合國之中國代表權。

八二三砲戰期間之長,規模之大,實為戰史所僅見,其過程之奇特,問題之複雜,非單純之軍事作戰計劃所能比擬。華沙會談討價還價,意圖勒索,未能達到目的,中共中央乃於10月確定對金門「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決策,自找台階下台,10月6日宣佈停火一週,期滿又自動延長停火兩週,到了11月初宣佈「單打雙不打」,終於讓此轟轟烈烈的砲戰,漸漸的消沉下去。

蔣介石(左)熱烈招待艾森豪(右),艾氏是唯一任內來台的美國總統。(美聯社)
蔣介石(左)與艾森豪(右)。(資料照,美聯社)

此次戰役之後,1969年尼克森總統改變封鎖政策,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排除中華民國接納中共」案,1978年11月卡特政府宣佈與 中共建交同時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撤軍、廢約」,1979年1月美國與中共簽訂《建交公報》,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停止砲轟金門。八二三砲戰才算正式結束。

韓元輝稱八二三砲戰為《金門四十四天的台海戰役》,是否受到中共10月6日宣佈停火一週所誤導,不得而知,但很明顯是錯誤的,玆舉兩個事實為證:其一為駐大金門島的第619砲兵營第三連上尉副連長董玉玲,於11月1日砲戰中陣亡。另一為第619砲兵營於新年假期換防返回台灣時,換防部隊先遣人員到達陣地的第二天,12月31日遭遇到一場非常猛烈的砲擊,讓換防部隊先遣人員著實感受到砲戰的震撼,筆者交卸完任務,部隊移動到料羅灣上了船,出了外海才覺得可以安全離開。

八二三砲戰的期問胡璉將軍因病離職,未能涵蓋全部八二三砲戰的期問。陣前換將,自古為兵家大忌,而且主戰埸在北京,已經不能「操之在我」。蔣總統胡璉將軍八二三手札的重要性,對八二三砲戰的影響,可能大為降低。

有關八二三砲戰的檢討:1958年4月中共北戴河會議中決議砲擊金門。金門即進入備戰狀態,共軍飛機時常在金門上空出現。8月7日:解放軍軍戰機擊傷由汪夢泉中校駕駛的F-86一架。8月14日:依據中華民國方面記錄:八一四平潭空戰,中華民國空軍第五大隊派出8架F-86,一架因艙壓故障而中途折回,所以只有7架參戰。李忠立少校、秦秉均上尉各擊落一架米格-17,潘輔德中尉、尹滿榮少尉可能合力擊落一架。劉光燦上尉返航時,在平潭附近失事墜海殉職。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記錄:解放軍軍空十六師四十六團起飛8架飛機,飛行員周春富擊落國軍F-86戰機兩架,擊傷一架,自己也被擊落。周春富跳傘後落海,解放軍未能尋獲,判斷為陣亡。

然而,在此戰雲密佈的情況下,8月23日,為何金防部仍然在太武山翠谷「水上餐廳」設宴款待美軍顧問,致造成金防部三位副司令官同時殉職的悲劇,未見檢討報告公開。現在出版《蔣總統胡璉將軍八二三手札》,是否適宜,值得主其事者三思。

胡璉將軍長子胡之光教授在金門養老院有一次非正式的閒談,大意為八二三砲戰首日,金防部三位副司令官同時殉職,胡璉將軍十分哀痛,恨不得死去的是自己。如此至情至性的表述,可惜未曾見諸文字,公開發表。

*作者為陸軍前第十四師小兵、退役上校

參考資料

註1:劉錫輝< 你有所不知道的故事--胡璉在江西和廣東境內徵兵的實況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註2:鄧鴻源<投書:古寧頭戰役只刪一點 犯罪就變成偉業。> 2021年11月15 上報/評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