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尼戴普vs.安柏赫德:家暴與誹謗官司引爆的世紀網路公審

2022-06-02 11:29

? 人氣

法庭上的強尼戴普與律師卡蜜兒。(美聯社)

法庭上的強尼戴普與律師卡蜜兒。(美聯社)

「這本不該是一條瘋傳的影片,我當時還穿著睡衣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雅斯敏·貝德華(Yasmine Bedward)是一名社交媒體經理,在牙買加的一個寓所裡接受採訪,談到她對強尼戴普(Johnny Depp)和安柏赫德(Amber Heard)誹謗官司的興趣,在某一刻「爆發」了。

「在我的現實生活裡,沒有人在乎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於是我就像我們所有的千禧一代一樣,上TikTok。」

她的一段影片,對這場明星誹謗案中出庭舉證的兩名心理學家進行比較,現在觀看量達到了430萬次—只比美國電視台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晚間新聞節目收視觀眾數量少一點點。

這是實實在在的「爆發」。

強尼戴普的辯護律師卡蜜兒(Camille Vasquez)與班楚(Ben Chew)在法官宣判後在法庭外發言。(美聯社)
強尼戴普的辯護律師卡蜜兒(Camille Vasquez)與班楚(Ben Chew)在法官宣判後在法庭外發言。(美聯社)

再用媒介來作另一番比較看看:美國每天晚上收看電視新聞的人數大約是1800萬,而TikTok上對帶有「#justiceforjohnnydepp(還給強尼戴普一個公道)」話題標籤的影片觀看次數,到這篇文章截稿的一刻,大約180億。

這對曾經的好萊塢明星夫妻變成了冤家,他們之前的官司正提醒了一點:在某一些故事上,大眾媒體或者說由少數大台新聞機構佔據的主流媒體,看來是開始有點撐不起來了。

這也是一件令一些人細思極恐的事情。

從根本上來說,這當中有兩場審判——一場是由陪審團裁決,另一場則是由公眾。

從最初的時候起已經很明顯的是,網上流量是壓倒性地站隊到強尼戴普這一邊,同時對安柏赫德持有深深的懷疑。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官司引發大批粉絲關注,甚至每天到法庭外聚眾聲援。(美聯社)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官司引發大批粉絲關注,甚至每天到法庭外聚眾聲援。(美聯社)

在網上投票,甚至是最粗略的搜索中,這種懷疑所顯現出的程度,都與上一場在英國進行的誹謗官司截然相反。上一次,有關安柏赫德遭受家庭暴力的指控被判定為「基本屬實」。

而在美國的這場審訊中,她的證詞以至於她的人設被詆譭的方式,令反家庭暴力倡議者們感到驚恐。

現在這場法庭審訊中的問題是,它將會帶來怎樣的衝擊?無論陪審團如何決定,強尼戴普是不是都已經成功挽救了他的職業生涯和個人聲譽?

但是,還有另一個問題,藏在一場與之並行的「TikTok審判」之中:是誰在製造出這一切的網路流量——它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

以色列一家追蹤網路虛假信息的公司Cyabra,追蹤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官司已經有多個星期。它分析那些散播網路迷因(meme)、影片和評論的帳戶,試圖評估它們是否屬於真實存在的公眾成員。

據該公司的發言人拉費·門德爾松(Rafi Mendelsohn)稱,至目前為止,結果令人咋舌。

「 從審訊開始,我們一直非常關注人們在說什麼,以及這場對話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假帳戶帶動的。」

 

「我們驚奇地看到,實際上有接近11%有關這場審訊的討論是由假帳戶帶動的,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門德爾松說。

「給多一點背景介紹就是平均而言的任何一場討論,我們可能會看到大約3-5%的討論涉及假帳戶,」他說。

他還表示,一場討論要達到這個級別的網路殭屍虛假帳戶數量,最可比及的是一場大選。

強尼戴普與法庭外支持他的粉絲揮手致意。(美聯社)
強尼戴普與法庭外支持他的粉絲揮手致意。(美聯社)

Cyabra並不是唯一對網上支持強尼戴普的信息流通感興趣的公司。

在審訊剛開始的時候,安柏赫德自己就提出過這個問題。而在這場官司的整個過程中,安柏赫德的兩個支持者克里斯蒂娜·塔夫特(Cristina Taft)和丹尼爾·布魯密特(Daniel Brummit)一直都是維吉尼亞州法庭審判廳的常客,且一直在表達對於網上輿論的憂慮。

他們還一起寫了一本書,名為《安柏赫德與網路機器人》(Amber Heard and Bots)。

「我們在二月和一月看到新的帳戶和新的帖文,」塔夫特女士說,並指出在那兩個月裏,《每日郵報》(Daily Mail)在YouTube上發佈了兩段記錄這對前任夫妻的錄音。

「然後錄音就上了推特(Twitter),然後就有新帳戶……好像在兩天後就開始發帖了,」她說。

Cristina Taft outside the courthouse
BBC安柏赫德的支持者克里斯蒂娜·塔夫特在弗吉尼亞州的法庭外

問題在於證明這些假帳戶背後是誰。據Cyabra的門德爾松所說,現在只能夠說,這種假帳戶的模式越來越多地從政界蔓延到公共生活的其他領域。

「當我們談論虛假信息和假帳戶的時候,人們很經常地想到大規模的地緣政治博弈、選舉,通常都是政治,」他說。

「但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任何一個有全球或者公眾知名度的人,都是一個網上品牌,無論是一個名人還是一個消費品牌……不真實的帳戶資料有上升的趨勢,但是要知道這些假帳戶的背後是誰卻很困難。」

但是,11%的虛假,也意味著有89%的真實。這場官司何一弄成這樣?

首先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法庭中的那些短片。

而它不是法庭片段這麼簡單。我們還看到主要當事人的各種反應。我們能夠從中看到的表情特寫,是哪怕坐在法庭裏的人都不可能看得到的,而我們看到了一些非同尋常的時刻,哪怕它們與主要的敘事無關。

門衛亞歷杭德羅·羅梅羅(Alejandro Romero)在自己的車裏通過Zoom連線,抽著電子煙作證,然後開車走人,這樣的畫面即使對於美國司法程序來說也是新鮮事。法官佩妮·阿薩卡特(Penney Azacarte)在羅梅羅作供結束時的面部表情,就是最好的證明。而這對觀者來說實在是引人入勝。

在法庭上得知敗訴結果的安柏赫德。(美聯社)
在法庭上得知敗訴結果的安柏赫德。(美聯社)

它同樣是一個謎題。兩個人就一些關起房門時發生的事情,以彼此完全相反的觀點在爭論,這意味著千萬人能夠自行觀察那些證據,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我們人人都可以是偵探。

但是這當中還另一個問題,而且可能是更重要的問題。家庭暴力是一個觸及全世界人生活的議題。這場官司成為了一個象徵。

對於生活在巴基斯坦伊斯拉馬巴德的海德·阿里(Haider Ali)來說,這是感同身受的事。這名27歲的設計師在YouTube上對這場審訊的評述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觀看量。他表示他經歷過家庭暴力,對於強尼戴普聲稱面對過的事情深有體會。

「我有次在瀏覽推特,看到了直播鏈接,就看了幾分鐘,然後發覺,在我聽強尼戴普出庭作證時,有很多事情我都是感同身受的,」他向BBC表示。

「因為強尼戴普的情況和我自己的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就決定將審訊影片放到我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希望建立起一個社群,讓曾經被虐待過的人們聚起來,」他說。

「我的目標是將那些曾經被噤聲的人們出來發聲。」

而在TikTok上獲得數百萬觀看量的貝德華女士,也同樣感同身受。

「我就是體會到他(強尼戴普)……人們對特定的人有既定的看法,他們自動地認定他們有罪,或者就不是好人,」她說。

「作為一個在美國的黑人女性,我有那樣的經驗……一些人就是會被看作是有罪,哪怕他們的案件甚至都沒有被證明,所以我想是這一點將我帶進去了。」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被關注這些案件的眾多女性一次次提及到。安柏赫德是一場運動的使者。在「MeToo(我也是)」的大潮下,她成為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發言人。這個慈善機構的事務中包括代表家庭暴力受害者發聲。

對於貝德華女士來說,這令人深感不安。

「這是一個已經成為女性一直為之抗爭的運動的代言人,已經有好些年,而有這樣一個人走在最前,卻說的不是真話,不僅對這個機構來說是有害,我想對所有女性來說都是,」她說。

正在聆聽敗訴判決的安柏赫德。(美聯社)
正在聆聽敗訴判決的安柏赫德。(美聯社)

於是,推說此宗案件只是明星八卦或者粉絲崇拜,是深刻地誤解了人們對於他們所見的各種解讀當中的複雜性。

但是,這種反應的強度以及其基調,也令一些人擔憂。

黛博拉·瓦金斯(Deborah Vagins)是美國終結家庭暴力全國網路(National Network to End Domestic Violence)的負責人。她感覺,安柏赫德受到的對待將會引發廣泛的共鳴——而且不是正面的那一種。

「受害者們也在看著這一切,而他(她)們會想,如果我出來發聲了,我會被怎樣對待?」她說。

這場為重拾公眾聲譽而進行的公審,將會引發後果。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結論。

這是一宗每個人都能平等獲取源頭素材的新聞故事,在法庭上的記者所見,也正是你在家裏所能看到的,輿論場一下子拉平了。這樣的准入環境,讓千千萬萬的人有了參與和討論的權力。

這也是一宗不再受制於傳統新聞學邊界、語言和文體慣例的新聞故事。

或許有機器人帳戶,或許有假帳戶,但是大部分的流量還是由真實的人組成。他們想要加入這場喧鬧的全球性討論,關於司法、真相和戀愛關係中的衝突等等。

它或許並不高雅,甚至不禮貌,但這是一個觸及人們生活的新聞故事——人們常常覺得新聞很遙遠、刻板,並且對影響他們的事情漠不關心,而這個故事卻令他們覺得與自己息息相關。

而我這篇文章很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讀,而更多的人會關注貝德華或者阿里的社交媒體帳戶。

那個人數有多少,再重覆一遍:TikTok上是180億觀看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