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巫族到華族,那些拒絕投票的青年—馬來西亞年輕人為何不關心政治?

2018-05-09 09:24

? 人氣

27歲的梁亮妮(Leonie Leong;音譯)對BBC記者說,她本來很想投票,但登記得太晚。她承認登記做選民從來不是她眼中的重要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的選票除了成為總得票的一部分之外毫無意義,而總票數再高也贏不了什麼。我知道這樣去想很壞。」

另一個問題是,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他們對政治的認識,以至於參與政治活動的經驗,都只停留在社交媒體層面。他們既覺得這樣充滿吸引力,又同時充滿懷疑與不信任。

25歲的劉志毅(Low Chi-e;音譯)同樣是登記得太晚,但他說:「根據我個人經驗,那些不常搜索相關內容的人,他們的政治認知就僅限於社交媒體,那換個角度看,也就僅限於你選擇加到自己社交圈的那些(好友)。換言之,要是你不認識任何關心政治的人,你很可能會與世隔絶。」

2011年吉隆坡一場抗議集會上學生展示「學術自由」標語
《大專法令》限制了馬來西亞學生參與政治的權利與範圍。

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由一個大力阻攔年輕人談論政治所造成的,尤其是阻礙在大學校園裏論政。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是大馬頂級公立高校之一。大學的大閘外,街道上掛滿五彩繽紛的旗幟,能明顯的感受到「選舉熱」。但校園內卻一切平靜,平靜得讓你無法看出全國大選再過幾天就要舉行。

22歲的努爾(Nur Hanifah)與23歲的努洛伊(Nurul Syazwani)是這裏的學生。他們說在校園裏,談論政治以至於成立政治組織,十分罕見。

努爾說:「同學間有討論,但從來都不是在任何正式場合,只在我們之間談。」

這都是因為《1971年大專法令》(UUCA;馬來語簡寫AUKU)之故。全馬來西亞的公立高等院校都受到這部法令管制。

法令本身旨在列明大學的行政權限,但直到2012年以前,法令其中一條條文禁止公立大學學生參與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動。

後來的一系列法律修正案改變了這局面,允許學生參與由合法政黨組織的政治活動。

圖表:什麼是馬來西亞《1971年大專法令》
 

然而,觀察人士說,修訂後的法令依然限制多多。

律師沙立佔(Syahredzan Johan)對BBC說:「千萬別搞錯……這些修正案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他說:「法令允許學生參加政黨,但不包括大學校方認為『不利於大學利益』的組織。這是有限制的,並不民主。」沙立佔還補充說,這些組織可能包括一些基層團體,例如是呼籲選舉改革的「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Bersih)。

馬來西亞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PPS)分析員溫振毅(Voon Zhen Yi)則相信,社交媒體崛起,實際上讓學生能直接與政治家和政團互動。

溫振毅說:「過去要是學生想要獲取更多跟政治有關的信息,他們得費一番功夫。」

他補充說,儘管選民與當選民意代表之間的年齡差距意味著許多人都感到彼此關係中斷,競選活動的全速開展還是讓人值得期盼。「營銷策略讓年輕人越來越感到興趣,想逃過選舉熱潮挺困難的。」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左)與37歲的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右)
現年64歲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Najib Razak;左)與37歲的新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n;右)。

32歲的阿斯瑪麗薩(Asmaliza Romlee)說:「因為我年紀較大,我意識到你必須去投票。要是你希望國家改變,你就必須參與程序。」

然而現實是,馬來西亞的政治家大力主張種族與宗教議題,對一些年輕選民來說,感覺就是很疏離。

阿斯瑪麗薩說:「我看不見有哪位候選人能代表我對環境保護主義的信念,還有像城市貧困、社會經濟議題等事情。」

「海外有些國家有年輕的領導人。新西蘭的阿德恩(Jacinda Arden)才37歲,加拿大也有杜魯多(Justin Trudeau)。我希望在10年內看到這些事情全都在馬來西亞發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