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經歷喪夫之痛如何迎回新人生?臉書CEO桑德伯格選擇「擁抱B選項」

2018-04-29 15:30

? 人氣

桑德伯格最了不起之處,除了她積極用科學的方法尋求幫助,也體現在她勇於向大眾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儘管必需一再曝露她內心的掙扎和脆弱之處,以及諸多私密的情感,其中也還需要面對酸民可能的無知攻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擁抱B選項》結合了桑德伯格歷經這一切的經驗,以及他的好友、華頓商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對於如何從逆境復原的研究新發現。格蘭特是《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和《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2》(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的作者,和桑德伯格一家本來就是好友,悲劇發生後他搭機飛往加州參加葬禮,並應用科學的方法給予桑德伯格心理上的支持。

《擁抱B選項》書寫她如何走出喪夫的傷痛,重新發現幸福的歷程,也收錄了來自各領域許多人克服逆境的故事,包括面臨病痛、失業、性侵、暴力、天災與戰爭暴行等重大失落,看他們如何重寫人生,展現人性的堅強。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指出,克服悲傷情緒,要解心理上的三P問題:一、把問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認為是自己的錯;二、普遍性(pervasiveness),認為生活各個層面都會受到影響;三、(permanence),認為事情造成的衝擊將永久持續。所以要能不自責,認識到受到的打擊不是全面性的,而且悲傷不會永遠存在。 

悲傷的人是會感覺到傷痛似乎將永無止境。儘管悲劇肯定改變了生活,並且在某些方面,失去的將永遠不復得,但是悲傷的強度一定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和減輕。人生無常,傷痛也無常,如果我們能夠幫助悲傷的人體認到悲傷本身也會改變,那麼對悲傷的恐懼就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看到生命不僅會繼續找到出路,而且會在某個時候再度好轉。

悲傷不僅是傷痛的人必須面對的,也是周遭的親朋戚友要面對的。我承認大部分時候,遇到有親人過世或罹患重大疾病的朋友,自己不知道是否會在傷口上灑鹽,所以反而特意迴避一些問題,但這往往讓氣氛變得更僵,然後乾脆就逃避。桑德伯格告訴我們,我們不該再對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應該要把牠踢出房外。

桑德伯格通常是非常開放的,與她在臉書的同事有很多交流,但她回到工作崗位後,卻沒有提到她丈夫的死。 因為她沒有提到他,所以她和同事之間的情感距離反而拉大了,她的失落感和孤獨感加劇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忽視房間裡的大象,桑德伯格變得非常孤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