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中國特色」看中國的變與不變

2022-04-28 07:10

? 人氣

習近平為何仍然堅持「動態清零」呢?(資料照,美聯社)

習近平為何仍然堅持「動態清零」呢?(資料照,美聯社)

儘管Omicron變種病毒致死率不高,但中共仍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中國最大金融、海運和貿易中心的上海全面封城引發次災難,也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然而封城的悲劇不僅僅發生在上海,大陸多地嚴格封控,民眾生活苦不堪言。不過,習近平為何仍然堅持「動態清零」呢?全世界都看不懂,答案會不會還是那句話------「中國特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不會像「我們」,中國也沒有變「正常」

斯坦.林根(Stein Ringen)在《完美的獨裁:二十一世紀的中國》(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中說:「中國的政治體制,其實跟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樣。它是一個從未出現在人類歷史上的政治制度。」林根是挪威學者,現為牛津格林坦普頓學院名譽教授。

他問:「歷經改革的中國政權,真的有在為人民服務嗎?」它的領導人也的確如此誇口,稱自己是在「為人民服務」。但這個國家真的如此嗎?如果說他們是在為人民服務,那他們也是「按自己的方式做」。中國的制度都貼上「中國特色」的標籤。當他們聲稱自己是民主的,或是市場經濟的,或是法治的,都會加上「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民主、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的法治。

外界對於中國有一個根深柢固的誤解,即認為中國隨著經濟的成長,也將在社會上、政治上變得「正常」;但這是從西方的、資本主義的、民主的制高點來看;也就是說,中國會變得更像「我們」。但是,中國從來不會像「我們」,中國也沒有變「正常」;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一直會迥然不同。尤其在新的領導之下,治理的實質及形式都已經從根本上被改變了;現在的中國,甚至與改革前的自己大不相同。

Stein Ringen說,要認識一個國家屬於哪一類,會做什麼事──我們有必要解剖其領導人心裡在想什麼,政府機器如何建構起來、如何運作,以及會產出什麼。而中國的政府體系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已經轉變為一個比「後鄧小平時代」更為嚴峻也更為意識形態導向的政權。中國在經濟上不再那麼強勢,但在政治上卻更加獨裁,遠遠超乎這個世界的想像。他分析習近平治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貪腐、黨國機器、共產黨勢力、壓迫機制、稅收與公共服務、國家社會關係,不僅豐富了中國研究的內涵,也擴大了政治經濟學、比較政治、發展與福利國家研究的領域。

20190617 upload-鄧小平。(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鄧小平。(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彼得·赫斯勒(Peter Hessler)在《甲骨文:穿越時空的中國之旅》(Oracle Bones: A Journey Through Time in China)說,一個世紀前,外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從未改變的地方。今天,中國已成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彼得·赫斯勒探討了中國轉型中人性的一面,通過少數普通人的生活來審視現代中國及其與西方世界日益密切的聯繫。赫斯勒在古代與現在、東方與西方之間優雅地穿梭的敘事中,捕捉到了一個正在我們眼前發生重大變化的國家的靈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