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寶寧專文:中華商場的誕生,一個現代性的想像方案

2022-04-14 05:40

? 人氣

編者先生賜鑒:

我們是住在中華路攤棚裡一群貧民,我們已失去人間溫暖,我們已被市政當局遺忘了。

編者先生,請您看看吧,那高低不平,臭水泥濘的道路,那淤塞的陰溝,那瀰漫著的烟灰和穢氣,哪一樣不使人噁心呢,這哪兒像人住的地方呢?

因為我們窮,所以連幾家合一盞的電燈,都被當局截斷了,這還不要緊,那麼樣長(住幾百家人家)的一條街,連一盞路燈都沒有,一到晚上,真是陰風蕭瑟,恍如隔世,見不到一點光明,這又哪兒像人住的地方呢?

編者先生,請您再看看吧,這小小的地方,從于禮被殺害起,至少婦上吊止一共死了多少人了(光是火車就輾死五、六個人)那一次又不是死得那麼慘!為什麼呢,市政當局不能說一點兒責任沒有。

編者先生,我們知道國家的困難我們絕不敢忘記我們國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不

過為了我們要能活下去,為了生存的最低條件,不能不大聲疾呼,請賢明當局予我們如下列最低限度的改善:(一)修鋪路面流通陰溝(全長不過二百公尺),(二)恢復供電,(三)加裝自來水管。

敝人等素仰貴報熱心社會,為民喉舌,用敢不辭瑣碎,縷陳先生,敬乞賜予刊出,籲請當局改善,則不啻再生矣。

中華路棚戶貧民上

事實上,這些臨時安置居民入住不到兩年便已經浮現許多居住上的困境。請願聲中,政府回應了這些問題。首先,針對衛生問題,臺北市原有公共廁所29處,在1951年11月後計劃再興建38處公共廁所供民眾使用。其次,在用水與照明方面,由於這些棚攤本身屬違章建築,並未接水電,當時居民為取得水電,「遂自理教公所接用公用水電至棚攤使用,棚攤隨處接滿水表電表,蔚為奇觀」。1952年1月,臺北市政府會同鐵路管理局決議,在中華路上,自成都路起至愛國西路口,裝設路燈作為治安防治與道路照明之用。私接水電另一個問題為容易引發火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搜尋1952年至1958年的報刊中,至少記錄了四起以上的火災,雖然居民組成自救隊,加強守望相助,卻仍然無法有效阻止火災。這些火災在櫛比相鄰的棚戶區中,經常釀成極大災禍。例如1952年2月的大火,一次燒毀攤棚20餘間,財物損失慘重。1958年的火災更是造成35家、將近兩百名居民無家可歸。此外,由於緊鄰鐵路平交道,跨越軌道遭火車輾斃的情況也所在多有。

都市景觀的破落,以及時有所聞交通、治安與都市防災的問題,中華路棚攤被冠上「中華路之瘤」,逐步在都市治理層面浮現「整治」的意見。從報紙來觀察輿論對「中華路之瘤」的討論,最早在1951年即曾經出現,一直到1956年左右,朝向「澈底整頓」的共識在都市政策上定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