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恐嚇?粉飾?中韓FTA可測與不可測的影響

2015-02-27 15:10

? 人氣

前經濟部長杜紫軍(右)時說中韓FTA影響極大,在草簽內容確定後,現任部長鄧振中(左)的工業局說衝擊不大。是前任在「恐嚇人民」還是現在搞粉飾太平?(余志偉、吳逸驊攝,風傳媒影像合成)

前經濟部長杜紫軍(右)時說中韓FTA影響極大,在草簽內容確定後,現任部長鄧振中(左)的工業局說衝擊不大。是前任在「恐嚇人民」還是現在搞粉飾太平?(余志偉、吳逸驊攝,風傳媒影像合成)

如果說前經濟部長杜紫軍先前指中韓FTA造成台灣損失6500億元的出口是「誇大恐嚇」,那麼現在經濟部改口說「影響不大」,又有粉飾太平、自欺欺人之嫌。因為,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上,在可測的影響之外,有更多「不可測」的影響─而那很可能才是更重要、影響更深遠的因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韓FTA於25日完成草簽,英文版協定內容已出爐,經濟部在取得內容後表示,原本被視為貨貿談判重點、也是預期中韓FTA會對台灣帶來最大衝擊的面板、工具機、石化與汽車4大產業降稅幅度不如預期,工業局員表示衝擊不大;經濟部長鄧振中也說衝擊不如預期,台灣不用驚慌失措

會讓經濟部覺得「鬆一口氣」的原因是在幾個主要產業中,汽車及汽車零組件大部分皆排除在降稅項目外,工具機許多項目排除在降稅項目外,台灣最重要的石化產業,幾個原料大宗不是降稅幅度只有0.5-2個百分點,就是降到零關稅的時間長達20年;面板更是在前8年都不降稅,到第10年才降到零關稅。經濟部說新的影響分析會在1個月內出爐。

不論原先預估的數字,或是未來新的分析報告得出的數字,其重點都在中韓FTA上路後,因為中國對韓國產品降稅,可能造成的台灣出口中國產品的減少數字,這算是「可測」的數字。

但另外還有一個「難測」─甚至「不可測」的數字,就是對投資的影響,那同時也是代表對長期成長動力、就業機會的影響。

大部份分析報告缺少對投資的影響,即使有也是很難命中,因為其影響主要繫於廠商對未來的判斷,其中夾雜著廠商對自己與競爭對手現在與未來競爭力的判斷、對後續政策變化的預測、甚至包括廠商對投資地區主觀上的偏好等。

例如,廠商如果對本身競爭力深具信心,不認為中國對韓國產品降稅幾個百分之百點,就是讓自己失去市場;或是廠商高度偏好在台投資,或是廠商預期貨貿談判很快就會「趕上來」,那對投資的影響可能就小。

但如果是反之則反是,廠商會把原本要在台投資擴廠的計劃停止,轉往FTA區域內設廠,以規避由台灣出口要被課徵較高的稅率。一旦如此,國內失去的不僅是當期的經濟成長(少了投資),也失去可能增加的就業機會(有投資與擴廠才會增加就業機會),長期而言更失去經濟進一步成長與競爭的動能。其影響與衝擊會比單純計算當期出口少多少還恐怖、還嚴重。

而這個影響操之在廠商─廠商真實的想法與作為可能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較確定其走向,現階段不論是敲鑼打鼓高喊「要死人了」、政府要儘快簽下貨貿者,或是吹哨壯膽式的說「沒在怕,影響不大」者,都作不得準,最後還是看廠商的出口數字變化與投資行為改變,才是真正的答案。

不過,該提醒的是除了經濟部與社會矚目、多為大型企業的4大產業外,其實還有許多屬於中小企業的出口項目,這些項目分開看都很小、不引人矚目,加起來卻還是有一定的數量與影響力。如果在這些小項目上中國給予韓國較大幅的降稅,導致台灣這些中小企業的敗退,其總體影響恐怕還是難忽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